網頁

2013年3月31日 星期日

淨空法師:不要以為起心動念沒有人知道



   眾生這個念頭才起,念頭是個波動,這個波動的速度非常快,立刻就傳達了虛空法界,沒有任何速度能跟它相比。我們人身體,身體,肉身是個物質現象,這個東西細胞組成的,每一個細胞也在波動,細胞也在波動,沒有波動,這物質現象就沒有了。今天科學家發現物質的基礎是念頭的波動現象,沒有念頭波動現象,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,所以物質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念頭波動現象也不是真的,阿賴耶的見分,物質是阿賴耶的相分。無論是見分、是相分,波動的現象遍法界虛空界,是一個阿賴耶、是一個自性,所以沒有一處沒收到。明白這個道理,我們就真的覺悟,


 


我們起心動念佛菩薩知道,我們身體狀況佛菩薩知道,身體狀況講健康狀況,為什麼?就是物質的波動現象、念頭的波動現象他們全收到了。


 


這一點你聽了有什麼感觸?我相信有一些人聽到毛骨悚然,為什麼?我們再不敢做虧心事了。不要以為我們內心裡頭藏的祕密沒有人知道,那完全想錯了,沒有一個佛菩薩不知道,只有凡夫不知道,只有自己不知道。極其微細的念頭自己不知道,佛菩薩全知道。


 


真相大白之後,自己真正回頭了,一定做個好人,要讓諸佛菩薩看得起。人不應該有不善的念頭,不善的念頭根本就是錯誤,怎麼可以有?把這個東西斷絕,那就是諸佛如來心目當中的善男子、善女人。善男子、善女人有資格作佛,有資格往生,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成佛了。行嗎?行。真正善男子、善女人,純淨純善,往生到極樂世界上輩上品往生。你要問為什麼?因為你本來是佛,你迷了才作眾生。你現在一念覺悟,跟自性完全相應,這是理論,有這個理論當然就有這個事實。


 


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七二集)  2012/6/11 淨空法師主講


 


2013年3月30日 星期六

淨空法師:佛法要走出門去



   我們全心全力要把佛法傳給別人,這是大事,這是菩薩的事業。特別像現前,為什麼他不能夠接受?不能接受的原因,是對佛法不認識,是對佛法產生嚴重的誤會。這個嚴重誤會是我們出家人自己造成的,不能怪別人。出家學佛不懂得經教,在家學佛也不懂經教,所以給社會造成嚴重的錯覺,認為佛法是消極的,佛法是厭世的,佛法是逃避責任的,有許許多多的誤會,對它造成了嚴重障礙。所以佛法要走出門去,要跟廣大群眾去接觸,不要迴避,把佛法的真誠做出來,把佛法的慈悲做出來,把佛法的三福、六和、六度做出來,你看人歡不歡喜?你看他要不要接受?他就會來找你了,你不用去找他,他會來找你。


 


學佛,頭一個學什麼?學真正愛別人,愛一切眾生,真正關懷一切眾生,真正有心想成就一切眾生。成就別人比成就自己還重要,我希望別人先我成就,我在他後成就都可以,他成就了,他來度我。古德說得好,自己沒有成就,想成就別人,這就是菩薩心腸。真正成就、真實成就、圓滿的成就,無過於引導眾生對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真信、真願,念佛求往生,這是利益當中無比殊勝的利益。


 


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七六集)  2012/6/13  淨空法師主講


 


2013年3月29日 星期五

淨空法師:經營我們在七寶池裡的蓮花



 


我們每個同學,你一定要相信,阿彌陀佛講堂外面七寶蓮池裡頭的蓮花,一定有我們的一朵花在裡頭。為什麼?我們真的相信有極樂世界,真相信有阿彌陀佛,真正願意往生淨土,這個念頭一發,七寶池裡頭蓮花就生出來了,這個花有你的名字,不會錯的。你用的功夫愈勤,心量愈大,花就愈大。用功勤,花的色好,花的香好,這個是將來到極樂世界,是你居住的地方,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所以我們要認真好好經營這一朵蓮花,我們往生的時候,佛拿著這個花來接引我們。我們知道這個道理,了解事實真相,所以我們要非常認真把我們的心量拓開,我們的花才大,我們的花光色才好,花才香。香,普薰『三千大千世界』,這還不夠,應該像阿彌陀佛一樣,我們的光遍照法界,法界虛空界,香普薰法界,不止一個三千大千世界,這就對了。


 


小心量,心量太小了,怕到時候往生都沒有把握,這是真的。心量一定大,什麼都能包容。隨順,什麼都不計較,什麼都好。確確實實,我們要生活在六和敬當中,我們只求自己,不求別人。求別人跟我和敬,難;求我跟他和,這個容易。他不跟我和,我跟他和,我跟諸佛菩薩和,我跟極樂世界和,我跟天地鬼神和,當然跟一切眾生我都和。淨宗,我們早年選的這五門功課,已經將近三十年了。三十年過程當中,我們深深感覺,這五個科目正確,不用變更,堅持下去。五個科目,第一個三福,第二個六和,第三個三學,第四個六度,第五個普賢十願。三十多年我們的修學很得受用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,無需要改變,一直堅持下去。


 


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七六集)  2012/6/13  淨空法師主講


 


2013年3月28日 星期四

淨空法師:通達在日常生活當中的方便智慧


 


   大乘教裡面常講兩種智慧,一種是實智,一種是權智。方便智就是權,權是善巧方便,實智是自性裡頭本有的般若智慧。方便智實在講,就是真實智慧應用在生活、應用在工作、應用在處事待人接物,這就叫方便智。所以,方便智的根源是真實智慧。如果智慧能用在生活上,這就是道道地地的佛菩薩的生活,我們跟佛菩薩在一起就沒有兩樣。現在我們的根本智沒有了,方便智當然就更沒有,它從根本智來的。根本智,《般若經》上說得很好,「般若無知」,那是根本智,它起作用就是方便智,「無所不知」,唯有無知才無所不知。同樣一個道理,無得就無所不得。你真證到無得,換句話說,你得到什麼?遍法界虛空界全得到了,一樣都不少。有得就有所不得,你有得,你能得到幾何?太渺小了。無得這個心念跟虛空法界融成一體,虛空法界一切所有的,都是你自己自性裡頭本具的。所以無量智慧、無量德能、無量相好,這是真的,大乘菩薩證得。


 


方便智又叫權智,權就是方便,我們常講權巧方便,或者叫善巧方便,都是一個意思。就是他通達,通達在日常生活當中,他全用上了。我們看賢首國師的《妄盡還源觀》,他講得很好、很簡單,只講了四句,這四句是方便智。


 


第一句,「隨緣妙用」。緣非常複雜,大乘教裡面把它歸納為四類,統攝一切緣。一個是物質,一個是人事,物質裡面有順境、有逆境,我們的環境有順逆;人事環境裡頭有善緣、有惡緣,有我們相處很好的人,有這是冤家對頭,找麻煩的人,這四大類就統攝了。佛、菩薩怎樣應付這個緣?妙用。妙在什麼地方?妙在不著相,我們今天所說的,不要放在心上,就妙了。為什麼?放在心上就有煩惱,善緣你喜歡,惡緣你討厭;順境心情很愉快,逆境就憂慮忡忡,那就不自在了。這是凡夫,凡夫總沒有法子避免。菩薩完全避免,無論順境逆境、善緣惡緣,他都不起心不動念;起心動念尚且沒有,哪來的分別執著?智慧現前。菩薩覺悟了,知道事實真相,真相是什麼?所有境緣都是自己心裡變現出來的,是一體。一體裡面為什麼有順逆、有善惡?那總是遇緣不同,它從這兒來的。不但一切眾生遇緣不同,建立各個不同的形相,就是我們自己本身這一個人,也是遇緣不同。


 


我們的念頭很複雜,從早到晚有善念、有惡念,念念不住、不停。所以,我們在這個經裡頭念到一句話,這句話非常有味道,叫「不斷之無」。它不間斷,但是統統是無,這個無就是講的一念,細念。一念為什麼是無?真的是無,它存在的時間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。我們眼睛能不能看見?看不見,就在面前,你看不見,真在面前。宇宙之間一切法都是那個一念裡面的色相,《金剛經》上說的「一合相」,都是這一個現相糾纏在一起。這個糾纏在一起是科學家的話,大乘經裡面講一合,就是那一個合起來,讓你看到,看出形相出來了,看出一個意義出來,其實全是假的。累積那麼多的幻相,讓你感覺得有這個相存在,其實它確實不存在。


 


念念都不存在,我們誤以為它存在,所以沒有智慧。沒有智慧就造業,順境裡面起貪心、愚痴,逆境裡面起怨恨,這就造善惡業了。善惡業其實也是假的,也不是真的,夢幻泡影。可是怎麼樣?你不知道它是假的,你得受報,善業,果報在天堂;惡業,果報在地獄。天堂、地獄也就像作夢一樣,也不是真的。雖不是真的,他有感受,他有苦樂憂喜的感受。作夢,大家都知道是假的。如果作夢,夢一頭老虎要吃你,你會嚇得一身冷汗驚醒過來,醒過來還心有餘悸,假的,不是真的。十法界依正莊嚴全是假的,《金剛經》說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。


 


你能把事實真相完全看清楚、看明白了,智慧現前,你就怎樣去過智慧的生活。智慧的生活很快樂,智慧的生活不著相,而會把這些事情處理得很好。雖是假相,知道怎麼?我在這個人間就像在舞台表演一樣,全是假的。既然上舞台了,假戲要真作,要表演得逼真,觀眾才欣賞。我們叫觀眾欣賞,欣賞當中開悟,讓他覺悟,那就是無量功德。


 


所以下頭一句,要做榜樣給社會大眾看,這就是菩薩。「威儀有則」,則就是榜樣,我們言談舉止,做最好的榜樣給眾生看。最好的榜樣那個標準是什麼人?標準是佛陀。學佛,就要學跟佛那個樣子,要像,要像一尊佛,像一尊菩薩,大家看了歡喜,肯定歡喜。為什麼?佛菩薩歡喜,佛菩薩不會怨恨人,佛菩薩不會記仇,你得罪他,他不放在心上。對人永遠是慈悲,永遠是愛護,永遠是無條件的在幫助你,這是佛菩薩的生活。決定沒有自私自利,為什麼?他無我。有我才有自私自利,無我,自私自利沒落腳處。他以什麼為我?以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為我,這是什麼?這叫法身,經上常說法身,法是萬法,萬法是我的身。我們用佛教的術語來說,阿賴耶的相分是我的身,阿賴耶的見分是我的心。阿賴耶多大?比虛空法界還大。為什麼?虛空法界是阿賴耶變現出來的,這叫做證得清淨法身,這是真佛,不是假佛,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。見性就是見到事實真相,決定知道阿賴耶的相分是自己、是自身,阿賴耶的見分是自心。但是這還是在迷,還沒覺悟。覺悟是什麼樣子?覺悟是轉八識成四智,覺悟了。但是能覺到這個,與真正覺悟的距離很近了。


 


我們用第六意識分別外頭境界,不分別了就變成妙觀察智,妙用,加個妙觀察智。末那識的執著轉過來,不執著了,不執著變成平等性智,萬法平等。佛經上常說,心佛平等,生佛平等,生是眾生,心是真心,真心是平等的,妄心不平等,真心平等。眾生跟佛平等,為什麼?同一個自性,同一個法身。《華嚴經》上佛常說,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,十方是講空間,三世是講時間,時空之內包括一切,一切法離不開時空,時空裡面所有一切法是一法身。諸佛如來是這個法身,他覺悟了,我們也是這個法身,我們迷,迷而不覺。雖然迷,法身沒有丟掉,法身就在面前。我們錯在哪裡?阿賴耶的相分無量無邊,單單執著這一點點叫做我身;阿賴耶的見分也是無量無邊,單單執著自己的妄念認為是自心。這就錯了,錯了生煩惱,不生智慧;生煩惱就造業,造業就受報,受報又迷惑,迷惑又造業,生生世世搞成這個樣子。要不是佛給我們講清楚,我們哪裡會知道!佛說清楚了,我們聽懂、聽明白了,自己也感覺得好笑。


 


現在如何把我們這個過錯扭轉過來,這叫修行。決定要學菩薩,隨緣妙用,隨緣妙用就是普賢十願裡面所說的「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」。他迷,我覺悟了。我覺悟了要去責備那個迷惑的人,這個是不仁道,這不可以。對那個沒有覺悟的人怎麼樣?要憐憫他,要用慈悲心待他,幫助他覺悟。因為什麼?他自性本覺,只是很不幸,迷了,愈迷愈深,不能自拔。要幫助他,幫助他破迷開悟。這個幫助不僅僅是言教,言教是補助的,真正的教誨是身教,做給他看,讓他覺悟。


 


人在這個世間,諺語所謂「不如意事常八九」。如果樣樣都如意,只有到極樂世界,那是樣樣如意,沒有不如意的。你在諸佛剎土裡面,六道裡頭,總是不如意。可是我們看到淪落在六道裡的眾生真可憐,又不忍心,不忍心就得再回來。回來就得要遭嫉妒、要遭毀謗、要遭陷害,什麼都得要遭,什麼都得要受。我們把這些找麻煩的人,這冤親債主,我們要給他立牌位,每天給他迴向,天天為他祈禱,希望他早一天覺悟。我們真在做,他們沒看到;他總有一天會曉得,我們這一生是用什麼樣的心態、什麼樣的行為對他,他一定會知道。什麼時候會知道?他覺悟的時候他就知道了,他有神通的時候他就知道了。他知道,他一定感恩,良心發現了。所以冤家就變成親家,這個冤就化解掉了。佛教給我們「冤家宜解不宜結」,化不是在對方化,在自己,我自己這裡沒有了。對方縱然有,他不障礙我,為什麼?我不生氣,那就沒有障礙,而且對我一絲毫妨礙都沒有。不但沒有妨害,還給我們做逆增上緣,幫助我們不斷提升,不但智慧提升,福報也提升。


 


我這些東西,章嘉大師教的,李炳南老居士教的,我統用上了。教你你用不上,不能落實到生活上,對不起老師,那老師不是白教你了!全都用上了,真快樂!所以,對這些毀謗我的人,感恩。為什麼感恩?消除我的業障。縱然這一生沒有造惡業,前世、宿世不知道造多少,沒學佛的時候造很多,這自己能記到的,記住的。我二十六歲才學佛,二十六歲造了不少惡業,貪瞋痴慢統統具足。所以這些人,這些人是恩人,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弘法這麼多年,誰說我的過失?沒人說,我的罪就消不掉,幸虧他們天天在說,替我消業障。我不知道感恩,還要去報復,那問題就嚴重了,那就白學了。所以這些統統屬於方便智,你才曉得方便智的受用,這種生活跟佛的距離愈來愈近。


 


菩薩所在之處,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,眾生都生歡喜心,自己哪有不歡喜的道理!自己不歡喜,眾生歡喜心生不起來。我們居住在這個地方,鄰居都歡樂,你看每個人見面都笑咪咪的打招呼。我住在六和園,是去年八月中秋搬過去的,我們那個小村的人告訴我,以前小村這些人,見面很少打招呼的,各顧各。我在那個地方住了半年,現在個個人打招呼,每個人見面都歡歡喜喜。所以我們帶給鄰居鄉黨帶給他快樂,這也是屬於威儀有則裡頭的一條。


 


言語,禍福之門,善護口業,世尊在這部經上把它擺在第一條,那個意思就是教我們說話要謹慎。很少看見這種排列,一般排列都是身口意,這個地方排列是口身意。要說好話,什麼是好話?真正關心他,真正愛護他,真正幫助他,這個重要。我們幫助人,別人幫助我;我們愛護他,他也愛護我;我們照顧他,他也照顧我們。生活所需有多餘的,布施,家家都送。我住那個小村有八十戶,有八十戶人家,我們有個菜園,菜園還不小,菜吃不完。所以我們這邊的菜很多都是那邊送來的,自己種的,乾淨,沒有化肥、沒有農藥。菜園裡面都念佛號。有個同修送我兩個念佛機,是用太陽能的,那個樣子是做成蓮花,陽光照的時候,它自己就會念佛,非常方便。插在院子裡頭,一般還看不出來,像一朵蓮花一樣。


 


所以,言語要柔和,「柔和質直」,柔和是講外面的態度,質直是講真心,真誠心,這個要學。你看佛經上教給我們往生的條件,是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,這很重要。菩提心是真心,待人接物都要用真心。別人虛偽對待我,不怕,我用真心待人,為什麼?我要到極樂世界去,只有用真心的人才會到極樂世界。用妄心的去不了,只能跟阿彌陀佛結個緣,什麼時候去?什麼時候用真心,你什麼時候能去;你要不把妄心放下來,你去不了。所以用真心,不吃虧,吃虧,在這個世間吃一點小虧,佔大便宜;到極樂世界去作佛,這是大便宜。所以帳要會算,小虧不願意受,那大虧就吃了。


 


末後一句,真菩薩,叫「代眾生苦」。眾生苦我們怎麼代?我們今天所受一切不能稱心如意的,都是代眾生苦。要怎麼?甘心情願,任勞任怨,我們在這個地方是積功累德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提升品位的資糧。所以你才曉得,一切眾生,無論是善緣惡緣,統統是善知識,統統幫助我們提升品位,幫助我們往生極樂世界。這個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用一個真誠感恩的心、報恩的心對待一切眾生。打我、罵我、陷害我都是在幫助我提升的。為什麼?你看看,釋迦牟尼佛沒成佛之前修菩薩道,修忍辱波羅蜜,遇到歌利王割截身體。歌利是梵語,翻成中國就是暴君,歌利王翻成中文是暴君。被他凌遲處死,這個修忍辱波羅蜜的菩薩絲毫怨恨心沒有,不但沒有怨恨,還感謝他。為什麼?受這種羞辱,這是登峰造極的羞辱,他的忍辱波羅蜜圓滿了。誰給他圓滿的?歌利王給他圓滿的。這個圓滿的功德很大,釋迦牟尼佛在賢劫本來排名是第五,提升了,第四,彌勒排到第五去了,本來是彌勒菩薩在他之前。大恩大德!只有覺悟的人知道,迷惑顛倒的人不知道,讓釋迦牟尼佛提前成佛。這些理我們明白了,事我們真學,我們真幹。真幹什麼?你真快樂。真幹的時候生智慧,不生煩惱,生法喜,不生雜念。就是知從經典上學來,學了就要用,活學活用,真的把我們的迷惑顛倒、毛病習氣統統修正過來,這才像一個佛弟子。


 


方便,方是方法,便是便宜,也就在日常生活當中,待人接物之處,你都能運用得非常恰當,這叫方便。方便沒有一定的標準,它是活的,因人、因事、因地而不同,真的是活學活用,不是呆板的。包括戒律都應該懂得。現在持戒難,難在什麼?不懂戒條。每一條戒都有開遮持犯,你不懂你怎麼能持?什麼時候要持,什麼時候開緣要開,那個開不是破戒,開戒。開遮持犯,說實在的話,最重要就是怎麼樣跟眾生有利益。


 


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一個故事,這四、五十年前初學經的時候看到的。一個阿羅漢他要遠行,搭人家商人,就是商主,有一條船,在海裡頭行走的。五百商主,現在講貿易集團,這些在海外經商,都帶了一些財寶裝在一條船上,阿羅漢也就跟他們這個船一起走。船在海中心的時候,裡面有一個人起了惡念,想把同伴這四百九十九個人害死,財產獨吞。阿羅漢有他心通,知道了,這怎麼辦?他迷得很深,你要是跟他講,你洩漏祕密,頭一個把你殺掉,殺人滅口。阿羅漢沒有方法,只有趁他不注意的時候把他殺死。這殺戒,這叫開戒,都救了,四百九十九個人救了,沒有被他害了。他,他被殺了,他不墮地獄;要不然他殺這麼多人,奪這個財產,他到地獄去了,從地獄裡把他救出來。所以兩方面都救了。這是開緣,非開不可,不開你就眼看著他造這麼大的罪業。財產能不能得到那得看他的福報,他要沒有那麼大的福報,奪到手還是被別人搶去。既然得到福報,將來死了之後來生要還債,還要墮地獄,肯定是地獄罪業。所以,什麼時候該開自己清楚,這講開遮持犯。什麼時候該持,決定不能開,什麼時候有開緣一定要開。當持的持,不是開緣而開,那就叫破戒、叫犯戒。每一條都要懂得,都在日常生活當中活學活用。所以佛的戒條合情、合理、合法,不難受持。


 


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九七集)  2012/6/27 淨空法師主講


 


2013年3月27日 星期三

以清淨平等覺為老和尚祝壽






 


    我們今天依教奉行,認真學習,只求往生,沒有其他任何念頭。


 


         世間這些習俗都沒有必要,做壽不如送往生,大家都念佛,功德迴向,這叫真正祝壽。把經也不念,跑到這個地方來幹什麼?湊熱鬧,搞得一團亂哄哄的,這個跟佛法相違背。



    真正清淨平等覺,這是最高的禮物,祝壽的禮物,其他的都是擾亂人心。



    好在我現在不怕你們,你們動不了我。你送再多的東西,我理都不理會,我看都不看一眼,這些辦事的、廚房的,大家就分掉了,確實我根本不看一眼的。錢,我也不看一眼的,交給常住。



    所以清淨平等覺是真的,信願念佛這是真的,你真正得受用,我也得受用。


 


節錄自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二二三集)  



 淨空老和尚主講 2013/3/20



 



 



淨空法師:這個身體是我為眾生服務的工具



 


我們在苦難當中,如何得到明顯加持?真心誠意,為眾生不為自己,這個加持就明顯。為什麼為自己他就不加持?為自己你必須要受罪、必須要受報,你的業才能消掉。為眾生?那個不一樣,為眾生那是轉你的業報為大慈悲,只要你一發為眾生的心,業報就不計較,為什麼?你已經捨掉了。我捨身,這個身供養佛,這個身供養一切眾生,不為我自己,為一切眾生服務,所以這個就不論了,這是轉變最快。


 


我在早年跟李老師學經教,這個話我也講過很多次。老師看到我們這一批年輕人,那時候都是十幾二十歲,沒有福報,業障很重,壽命很短。老師慈悲,勸我們出來發心學講經。如果學講經,不為自己名聞利養,只為正法久住,只為度化眾生,你的業障就一筆勾消了。這叫什麼?轉業力為願力,把自己業力轉變成願力。這個願力跟大乘佛菩薩完全相應,自然得到加持,冥顯兩種加持你都能夠體會得到。這個就是什麼?這轉凡成聖,為自己是凡,為佛法、為眾生是聖,全轉了。轉惡為善,轉迷為悟,轉凡成聖,全轉了。


 


這裡頭的關鍵,關鍵是捨身,捨身就是無我,就是須陀洹的破身見。我不再以為這個身是我,這個身是我為眾生服務的工具,而不是為享受的,是為替佛菩薩工作的,替一切苦難眾生工作的、服務的一個工具,沒有我了。這個得真的,這不是假的,你才完全能轉得了,這所謂的是脫胎換骨,轉凡成聖。知道真妄、虛實,真實的就是自性。自性,也不要執著這個名詞,執著就錯了,因為它本來沒有名字,為了說話方便起見,跟它假設一個名詞。假設的名詞是假名不能當真,「名可名,非常名」。《金剛經》說,名字者,即非名字,是名名字。你用這個公式去套一下,就知道它的真相。可以用它,不能執著它、不能分別它,甚至於在一切現象,連名字相上都不要起心動念,這才能契入境界。契入境界的人生死沒有了,有什麼現象?一秒鐘一千六百兆的波動現象,有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《金剛經》上講的四相、四見沒有了,現前就得大自在。這是大乘法裡頭最奧祕的一部分,入這個境界,你想哪有不生淨土的道理?這樣的人生淨土決定是上輩往生。上輩,實報莊嚴土,不是從初住、二住,一下就提上去了。


 


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七八集)  2012/6/14 淨空法師主講


 


2013年3月26日 星期二

淨空法師:人都沒做好,怎麼能作佛?



 


在現前這個社會,念佛人、修行人為什麼不能成就?沒有戒行。做人都做不好,怎麼能去作佛?必須要知道,極樂世界是淨土,我們的心不清淨、口不清淨、身不清淨,怎麼能往生?


 


大乘經教裡佛常說,「心淨則佛土淨」。我們要到極樂世界,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心淨。我們用什麼方法修清淨心?信、願、持名。我們常說,把內心裡面善與不善這些念頭習氣全都放下,把它清理出去,讓清淨心恢復。清淨心裡頭只請一尊阿彌陀佛,供奉這一尊阿彌陀佛,起心動念想阿彌陀佛,口念阿彌陀佛,身禮敬阿彌陀佛。一切眾生全是阿彌陀佛,為什麼?相由心生。心只要是佛,一切法是心現的,那心是阿彌陀佛,一切法當然都是阿彌陀佛,是真的,不是假的,這叫真念佛。這樣念佛的人,生到極樂世界,無論他是什麼樣的人,善人、惡人,乃至於五逆十惡、毀謗大乘,只要真正能依照這個方法,把心換過來,他是佛心,他往生上上品往生,就成佛了。所以不轉過來不行,一定要把它圓圓滿滿的轉過來。


 


這些,話說得容易,做起來沒那麼簡單。為什麼惠能做得到,為什麼我們做不到?這個事情很值得去探討的。惠能這個人心地真誠,處事待人接物真誠恭敬,這是什麼?真心!不怕吃虧,不怕上當,連生死都不怕,就只知道用真誠心,不會用虛妄的心,所以他的路子是直路,沒有彎曲。真誠是真心,恭敬是真心。我曾經說過,能大師處事待人接物萬分誠敬,神秀大師待人接物百分誠敬,所以老和尚衣缽沒有給神秀,給惠能。我們這一點沒做到,至誠恭敬沒做到,所以解行就有欠缺。


 


最近這十幾年來,我們鼓勵同學重視紮根教育。紮根教育是什麼?儒釋道的根,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》,要把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當作戒律來學習,是我們學佛人的根本戒。原本佛說得很好,在《佛藏經》上講的,「佛子不先學小乘,後學大乘,非佛弟子」,這是釋迦牟尼佛說的。你做佛的學生,一定要遵守老師的教誡,老師教你先學小乘,後學大乘。


 


佛教傳到中國來,傳法的大師都遵守世尊的教誡,把小乘傳來了。小乘,《大藏經》裡頭的《阿含經》就是小乘經。我們的四阿含,跟現在南傳泰國、緬甸這一帶巴利文的《藏經》一對照,他們比我們《阿含經》大概只多五十部的樣子。總共三千部,三千部只多五十部,你就曉得我們翻譯多麼完整。在中國小乘兩個宗派,學佛人必須要學習的,俱舍宗、成實宗。但是中國的祖師大德,唐朝中葉之後,放棄小乘,不學了,這兩個宗到宋朝就沒有了。現在很多人不知道有這麼兩個宗,只知道大乘八個宗派。那中國老祖宗有沒有做錯事?沒有。他為什麼這麼做?他用儒跟道代替小乘。行不行?事實是答案,這一千四百年,每一個宗派都有高僧大德出現,說明祖師這個做法是正確的,儒跟道可以代替小乘。


 


那現在怎麼?儒道不學,小乘不學,就搞大乘,這是釋迦牟尼佛搖頭的,不贊成。在中國這個環境,修小乘不如修儒跟道,儒跟道是自己的東西,容易理解,好學,而且效果不在小乘之下。那我們不能夠不認真,從儒釋道三個根做起,把戒律找回來。不找回來,你不是真修,你不會成就。真的,除念佛求往生之外,沒有第二個方法。第二個方法都要根深蒂固,那就是戒律的根要紮得深,你才有成佛,才有作菩薩、作祖師的條件,否則的話,不具條件,人都沒做好,怎麼能作佛?


 


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四二集)  2012/5/16 淨空法師主講


 


 


2013年3月25日 星期一

淨空法師:佛如何看人世間的愛情?



 


執著裡頭,放不下的裡頭,最難的情執。六道眾生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出不了六道輪迴,情斷不了,這是個很大的麻煩事情。


 


情之體是什麼?是智慧。迷了,智慧變成感情;覺悟了,感情就又變成智慧。智能解決一切問題,情能障礙一切問題,所以沒有真實智慧轉不過來,定功轉不過來,一定要真實智慧,才能夠轉識成智。


 


情就是第七識,叫情執,你看第七識執著我。佛說的三種煩惱,無明煩惱是阿賴耶的業相,見思煩惱就是末那,塵沙煩惱就是第六識。第六識起作用塵沙煩惱,第七識起作用是見思煩惱,所以他出不了六道輪迴,情執太深了。轉識成智,六、七因上轉,五、八果上轉,所以只要轉不分別、不執著,第八、前五跟著一起轉。我們知道事實真相,於世出世間一切法就看淡了,你才真正能放下。


 


情不是真的,情會擾亂你,情會帶給你生生世世永遠脫離不了六道輪迴。那在六道裡幹什麼?冤冤相報,沒完沒了,生生世世,太可怕了。所以這愛情不是個好名詞,人世間看到是最美的,佛看到那是毒蛇猛獸,那是要命的。為什麼墮落成凡夫,永遠都不能夠省悟過來?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這個東西,必須把它看破。日常生活當中去鍛鍊,鍛鍊什麼?淡化。淡化到最後沒有了,智慧完全現前。只要它沒有了,全是智慧;只要有它的時候,那都是煩惱,這是必須要知道的。


 


智慧才是真的愛心,真誠的愛,大慈大悲,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,無緣,無條件的;同體,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跟我是一體,一體自然愛它。我們身上哪個地方有痛癢,手自然會去幫助它,沒有條件。什麼原因?沒有原因。這是真的,宇宙的核心那個愛,那個愛是真愛,那不是假的,不是情執。情執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


 


所以只有佛菩薩有真愛,世間人假的。你看愛,愛到結婚了,沒有兩天又離婚,都是假的!這種表演,時時刻刻都能看到,你得看穿,假的,不是真的,不要被假相欺騙了,這一點重要。


 


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九六集)  2012/6/26 淨空法師主講


 


2013年3月24日 星期日

淨空法師:去極樂世界幹什麼?



 


十方世界菩薩來到極樂世界,「皆具殊勝大願」。他們到極樂世界來幹什麼的?就像惠能大師見五祖,他到黃梅見到五祖,五祖問他,你來想要些什麼?惠能大師說,我想要作佛。大概五祖一生,問人,問學佛的人,你想求什麼?你想要什麼?從來沒有一個人說他想來作佛的,可能只遇到惠能這麼一個,他是要來作佛的,他不要別的。別人來拜佛,都是求平安、求保佑、求升官、求發財。大概就一生當中遇到這麼一個人,他什麼都不要,他要來作佛。我們到極樂世界,記住,極樂,我不是來看到極樂我是來享受的,這個世界沒有苦只有樂,我來享受的,那你去得了嗎?去不了。為什麼?跟極樂世界不相應。


 


極樂世界是真樂,樂從哪裡來的?樂從清淨平等覺來的,清淨心、平等心、覺而不迷,是從這來的,是自然的。往生到極樂世界,就是六祖惠能大師那個願望,我來幹什麼?我來想作佛的;不但我想作佛,我想跟阿彌陀佛一樣。這樣的心願跟極樂世界百分之百的相應,一點都不差,阿彌陀佛就是歡迎這樣的人。


 


所以佛「皆知之。其願乃志求嚴淨土,受記當作佛」,他們是來幹這個的,到極樂世界來學習,莊嚴淨土。極樂世界是個學校,我到這個學校來學習,將來畢業出來,我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學生,阿彌陀佛的學生成佛了。就如同學校,這學校學生畢業,拿到博士學位了,將來在社會上個個都出人頭地,這學校光榮。光榮就是莊嚴,就是嚴淨土的意思。所以,「是諸菩薩,發此大願,故彌陀讚之」。我們今天發這個願,阿彌陀佛也讚歎我們。


 


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七一集)  2012/6/10 淨空法師主講 


 


2013年3月23日 星期六

淨空法師:學佛為什麼沒有得到真實的利益?


 


凡夫為什麼出不了六道輪迴?為什麼學佛得不到真實的利益?就是不能捨。為什麼不能捨?不知道身心世界的事實真相。佛雖然常說,我們也常聽、也常讀這些經文,可是幾十年來都不起作用,什麼原因?沒放下。不但煩惱習氣沒放下,甚至於煩惱習氣還在增長,中年的時候比少年增加了,老年的時候比中年又增加了。中國古人所謂人到年老,患得患失的心很重。年輕的人沒有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,年老了,直到退休了,如果兒女不孝順,沒有真正的人關心自己、照顧自己,晚年怎麼度過?所以憂慮重重。特別是在現前的社會,這個環境對人的影響我們很了解。


 


可是佛教我們要捨。佛說的話對不對?我們覺得佛說得很正確,因為你種種憂慮沒有用。諺語所謂說「人算不如天算」,我們自己怎樣算計,到時候事與願違,不是我們自己想像的。所以不如把一切都放下,一切都隨緣,相信命中有的決定是有,命中沒有的求也求不到。想盡心思求得了,自己享受不到,還是被別人拿去了,你說冤不冤枉!


 


所以佛說的話是真的,要相信。佛告訴我們,從哪裡放起?從身體放起,不要執著身是自己,頭一個關口。真正的佛弟子,跟著佛修行的,沒有不知道的,沒有做不到的。把身體看作什麼?看作衣服一樣,不是我,是我的衣服。衣服髒了,換洗;身體老了、衰了,不管用了,換一個。身要真正是自己的話,身死了,就拿什麼去輪迴?拿什麼去往生、拿什麼去成佛?不就全都落空了?所以身不是自己。


 


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八三集)  2012/6/18  淨空法師主講


2013年3月22日 星期五

淨空法師:旅遊當中修佛法


 


我們現在沒有能力去旅遊十方佛剎,但是今天有機緣,有這個緣分旅遊全世界。在這個地球上有一百多個國家,我們對於這些國家地區,旅遊的時候沒有愛也沒有厭,能夠看到這些國家、族群他們的風俗習慣文化,增廣見聞,不生愛厭之心,以清淨心來看待。


 


佛教給我們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就是說要用清淨平等心去學習。前面我們學過,一切法無一不是佛法。我們在旅遊當中,旅遊也是在修佛法,在這裡修什麼?修清淨心,不受染污,這是禪定;樣樣清楚明瞭,這是智慧,定慧等學。


 


定不但生智慧,它也生福報。有福報的人心是定的,心浮動的人,縱然有財富,好像是有福報,但是他真的沒福報,為什麼?他沒有享受。他有憂慮、他有牽掛,這就是他沒有享受。


 


那個貧窮的人,你不要看他什麼都沒有,他心地清淨,那是他的享受,他沒有憂慮、他沒有牽掛;換句話說,如果是念佛往生,他比富貴的人品位高,為什麼?他心清淨。所以,清淨心是享受,智慧心是享受,這一定要懂得的。


 


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九0集)  2012/6/21  淨空法師主講


 


2013年3月21日 星期四

淨空法師:以智慧來處理他人的欺騙



 


有人來欺騙我,有,常常有,這一點我跟道安法師學的。道安法師在世,很多人騙他,而來騙的人都得手,老和尚都給他,我們以為老和尚不知道。有一天我去看老和尚,老和尚告訴我,剛才那個居士,我也認識他,見過幾次面,你有沒有看到?看到,在門口,我進來,他出去。老和尚說,他今天又來騙我。我說給他沒有?給他了。老和尚非常可愛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那你給他不是幫助他造業了嗎?老和尚說,不要緊,他雖然去造業,業貫滿盈的時候他會回頭。他如果真知道,每次去騙老和尚,老和尚都知道,他會受感動,他能回頭。現在還不是回頭的時候,別說。老和尚攝受眾生真有智慧,一定到他感動的時候,他來求教了,這才會告訴他。這就是佛法裡頭,「先以欲勾牽,後令入佛智」,我們在道安老和尚身上學到這一招。這句話佛說的,怎麼做法,怎麼落實?道安法師做給我們看了。


 


真正修行人少!道安法師,我們這一生遇到的人最佩服的一個,沒有嫉妒心。他在台北辦大專佛學講座,那個時候有學生將近八百多人,請我去做總主講。我講經的時候,學生幾乎都來坐,講堂坐得滿滿的;他講經的時候,寥寥無幾,只有三、五十個人,差距太大了。我上午講,他下午講,我跟老和尚商量,我們對調一下,上午你講,我下午講,他說好。對調之後,這些學生上午不來,下午來,搞得我們沒法子。可是老和尚一點都不在心,真難得!你說一般人這種情形他受不了。他那時候六十出頭,我們才四十歲,老和尚大我二十歲的樣子。我只看到這麼一個人,心胸廣大,對於後學全心全力的提拔、照顧,再沒有看到第二個這樣的法師。真的是愛護人才,給我們機會,來領導這麼一個團隊,這個團隊以後起很大的作用。


 


這些大專學生畢業之後到海外留學,很多在海外有成就了,在海外自己創業、成家了,我們都認識。我在全世界有這麼好的法緣,就是這批學生,要沒有這些學生,誰知道你?誰會請你?所以在全世界到處都是。那個時候我認識的學生,我們這個大專講座,加上李老師的慈光大專講座,辦了十多年,學生差不多將近一萬多人,法緣從這兒來的。他們邀請我去弘法,我也知道他們生活不容易,盡可能的節省開銷。我只要求他們給我買飛機票、買車票,我不要錢,你們都替我準備好,到那個地方,管吃住,不要供養。盡量減輕他們的負擔,所以大家歡喜。


 


我第一次到美國,一九八二年。到美國之後,學生們知道了,不到一個月,有二十多個城市,三百多個同學,他們就聯起來了。每個地方講一個星期,三、四個月,一年去兩次,在美國、在加拿大,我們在那邊成立三十多個淨宗學會。還有南美找我,沒有時間去,我介紹給別的出家人,到那邊去建道場。以後在東南亞、在歐洲,全都是這些同學做骨幹。我們非常單純,就是一樁事情,把大乘佛法講清楚、講明白,介紹給大家。所謂「師父領進門,修行在個人」,你修什麼法門,怎麼個修法,是你自己的事情。這一生過著釋迦牟尼佛游牧的生活。


 


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九一集)  2012/6/22  淨空法師主講


 


2013年3月20日 星期三

淨空法師:我的壽命早就交給阿彌陀佛



 


我這一生沒有別的,把大乘佛法介紹給大家,晚年特別把《無量壽經》會集本這個集註介紹給大家,這是我學佛的使命,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一無所求。


 


國內、國外不少同學到這個地方來跟我見面,求我常住世間,這是我做不到的,我還沒有這個能力。我的壽命早就沒有了,這有些同學知道。壽命早就交給阿彌陀佛,佛讓我多住一天,我就多住一天;佛讓我立刻走,我就很歡喜跟他走。所以這個事情我不做主,阿彌陀佛做主,我得自在,住與不住都一樣。住在這個世間,就是講經,就是把同學們喚醒。雖然大家都皈依了、都受戒了,甚至於有出家了,還沒有醒過來。


 


一切經裡頭,這部經跟註最契現代人的根機。現代人真正認識了、明白了,依照這個經的道理方法修行,沒有一個不往生,沒有一個不成佛。一定要知道,往生成佛才是真正圓滿、真正究竟。你要不往生,不跟阿彌陀佛,你就錯了,大錯了,真錯了!


 


所以經不能不讀,這個註解不能不認真下功夫去研究。徹底搞明白、搞清楚,信心堅定,願心堅固,絕不動搖,決定往生,我們這一生沒有白來。什麼都是假的,誰要就給他,我們所要的,就是要念佛,就是要學《無量壽經》,就是要把自己所學的跟一切有緣同學們分享,我們責任就盡到了。其他的,不是我們分內事情,一概放下。


 


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九一集)  2012/6/22 淨空法師主講


 


2013年3月19日 星期二

淨空法師:假戲真演


 


一切法「猶如夢幻響」,舉了三個例子,第一個是夢;第二個是幻,變幻,像變魔術一樣;第三個是響,響是回音,我們在山谷長嘯一聲,就聽到回音了,這叫響,這回音,都不是真的。


 


念老這裡解釋,「喻諸法皆虛妄無實。如夢,如幻化,如回響(空室回音)」。「《大智度論》曰:如夢者,如夢中無實事,謂之有實,覺已知無,而還自笑」。像人作夢,夢中沒有一樣是真的,但是怎麼樣?作夢的時候以為是真的,到自己醒過來了,才曉得是一場夢。覺了一場夢,這就明白了。「又曰:一切諸行」,行是行為,所有一切的行為,「如幻欺誑小兒」,像變把戲一樣,變魔術給小朋友看,小朋友以為是真的,全是假的。「屬因緣,不自在,不久住」,現前這一切法,因緣生法,有因有緣,這境界現前了。今天我們的社會動亂,這是果。因是什麼?因為迷了,迷失了自性。所以迷了之後,就產生了緣。緣是無我以為有個我,執著有個我,這是緣,這是第一個緣。因為有我,沒有受過聖賢教誨,「性相近,習相遠」,就遠去了,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貪瞋痴慢疑,這是第二個緣。第三個緣就變成行為,殺盜淫妄,果就現前了。果就是今天的混亂,地球上這麼多的災變,這都是果。全是假的,沒有一樣是真的。地球有成住壞空,樹木花草有生住異滅,一切動物,包括人類,有生老病死,沒有一樣是真的。所以不自在、不久住,不久住就是生滅相續。


 


「又曰:若深山狹谷中,若深絕澗中」,這都是講深山大谷。「若空大舍中」,空大,很大的房子裡頭。「若語聲」,說話聲音,「若打聲,從聲有聲,名為響」。響就是回音,山谷裡頭有回音;深澗裡頭,這是有水的小溪,它也產生回音;空大的房子也有回音,這叫響。「無智人謂為有人語聲」,無智的他誤會,好像他聽到聲音。「智者心念,是聲無人作,但以聲觸故,名為響」。聲音走到那個地方,被山谷擋住了,返回來,叫回音。不是那個地方有人,是我們發的音聲,遇到障礙回來了。「響」這樁事是空的,「能誑耳根」,誑是欺騙,它欺騙我們耳根。耳以為那個地方有人,在大吼一聲,其實是假的。


 


「乃至菩薩知諸法如響」,菩薩聽佛說法,就像聽到回聲一樣。這個意思是什麼?佛有沒有說法?沒有,佛真沒有說法。為什麼?無法可說,清淨心當中一法不立。要有一法,迷了。一法都沒有那就覺了,就全覺了。為什麼《般若經》上教我們把法也放下?你執著有個法,永遠不覺悟。所以說「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」,統統都要放下。放下就回歸自性,你就成佛了,就跟惠能完全一樣。惠能有什麼本事?一旦覺悟了,全都放下,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,清淨心裡頭一法都沒有,這就成佛了,五祖衣缽就傳給他。他到這來求成佛,真的成佛了,黃梅沒有白來,他的目的達到了。


 


成佛,他還有個身相,身相還在,這叫有餘依般涅槃。他是真正證到大般涅槃,就是明心見性,但是他還有個身體,叫有餘依般涅槃。身體不要了,那就是無餘涅槃。那個身體有,做什麼用?有用,接引眾生,幫助大眾,不是自己需要的,自己什麼事都沒有了。連要這個身體,穿衣吃飯,都是幫助別人的,都是表法給別人看的。自己有沒有?沒有;自己有沒有吃飯?沒有;自己有沒有穿衣?也沒有,什麼都沒有。這真妙,這妙法!悟了跟沒悟差別非常之大。悟了,就淨宗講回歸常寂光。常寂光什麼都沒有,常寂光裡頭沒有物質現象、沒有精神現象、沒有自然現象,所以科學、哲學達不到。什麼原因?科學、哲學要有現象它才能發現,它才能觀察到。什麼都沒有,你對它一點辦法都沒有。所以科學、哲學是有界限的,現在已經快到這個界限了;到這個界限之後,不能突破了,就到這個為止。怎樣才能見性?你放下,不用這些東西,就見性。科學、哲學全不用,就成佛了;你還用它,成不了。這就是知道一切法如夢幻響,佛法也是夢幻響。夢幻響只能夠緣到夢幻響,它不是夢幻響,你就緣不到。自性不是夢幻響,所以夢幻響放棄了,你就見到了,就證得了。


 


下面,「又《會疏》曰:如夢者,如夢所見,雖有種種事,畢竟不可得,諸法亦復如是」。一切法不可得,不可得你想得就錯了。所以不可得,得同不得,不得同得,就沒事了。得,沒有歡喜心,心清淨的,一絲毫沒有受它干擾;失掉,失掉也是的,心也是清淨的,也沒有受它干擾。如如不動,這叫住大般涅槃。「如幻者,如幻所現,雖似實化現」,雖然好像是真的,但是它是變化所現的,它不是真的,「其體本寂滅,諸法亦復如是」。這一切法就像魔術,變魔術,它的手法很巧妙,看到好像是真的,其實不是真的。「如響者,如空谷響,雖因聲擊發,自性無所有。諸法亦復如是」。《會疏》這一段解釋得非常好。空谷回音,這個回音沒有自體,自性就是自體,沒有自體,一切諸法也沒有自體。


 


這一段話,這麼多的註子,就是註前面兩句,「覺了一切法,猶如夢幻響」,要我們認知諸法真相。知道諸法真相,在一切諸法,佛常說的,你可以受用,你自自然然沒有執著、沒有分別、沒有起心動念。不起心、不動念,你能住這個境界,就是過佛菩薩的生活,就是成佛、成法身菩薩了。法身菩薩應現在我們世間就這個樣子,你完全得到了。在這個境界裡頭,你得自在,生死自在,來去自在,變幻自在,沒有一樣不自在。你想到極樂世界去,自在。極樂世界每天接受這樣的人也是不計其數,他不是往生的,他去參觀的,等於說去旅遊的。到極樂世界,阿彌陀佛也會接見這些人,這些人來去自如。在這個世間六道裡頭,上面二十八層天,下面到無間地獄,他也自在。他想到哪裡去參觀看看,他統統行,一點障礙都沒有。我們今天迷失自性,把這些假的當作真的,虧吃大了。這叫看破,看破你才會真正放下,沒有看破你永遠放不下。


 


我們今天日子過得這麼辛苦,什麼原因?就是不能放下。不能放下的原因,沒看破。我們想真看破,這個兩行經文,特別是《會疏》這一段的註解,我們認真多念幾遍。明瞭,我對於一切法不再那麼認真,你就有進步了。知道它是假的,但是怎樣?假戲還得要真演。這個真演就有意思了,不為自己,是演給別人看,度化眾生。這個世間,像我們迷惑的人很多,要幫助他覺悟。我們已經覺悟了,要演出來,幫助別人覺悟。


 


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七一集)  2012/6/10 淨空法師主講 


2013年3月18日 星期一

淨空法師:隨順是智慧,不隨順是煩惱



 


隨順性德,我們每個人都想,都希望能隨順性德,隨順性德是佛菩薩。性德的核心是什麼?核心是空無。這經上常說,自性清淨寂滅,這是說見性。世間法?佛說,「一切法,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」,不是真的。你要懂這個道理,你才知道隨順。


 


菩薩最重要的,隨順性德。隨順性德怎麼樣?他不著相,就是隨順。我們的經題上講「清淨平等覺」,就是隨順。於一切法不執著,就是清淨,隨順清淨;不分別,隨順平等;不迷惑,隨順覺悟。


 


從這些我們慢慢就能體會到。所以隨順好,不但是功德,對我們有很大的成就,我們煩惱、習氣、業障在隨順裡面都可以淘汰掉,全都化解掉了。隨順可以幫助我們斷煩惱、消業障,利益很多。


 


一定要懂得,隨順是智慧,不隨順是煩惱,所以佛菩薩隨順,我們不隨順。不隨順,就隨順貪瞋痴慢疑,那是煩惱,隨順自私自利,隨順名聞利養,這是完全相違背,這就錯了。要隨順,隨順是智慧。


 


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七六集)  2012/6/13 淨空法師主講


 


2013年3月17日 星期日

淨空法師:佛菩薩是否加持,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間


 


我們真幹,佛菩薩保佑;我們幹假的,有妖魔鬼怪在旁邊竊笑。我們是讓妖魔鬼怪看笑話,還是讓佛菩薩來真幫助我們?都在自己的一念。自己一念真、一念純,佛菩薩照顧,妖魔鬼怪看到也尊重,只要你幹真的。幹假的,他們瞧不起你,笑話你。


 


現在講到觀音菩薩救苦救難。「觀世音菩薩,世稱」,世間人稱他為「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」。「《法華經.普門品》曰:苦惱眾生,一心稱名」,就是念南無觀世音菩薩,或者是念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,都可以,「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,皆得解脫」。


 


這事情很多。真的,什麼個道理,一心專念,問題真能解決?這就是現代量子力學家發現的,念力能量之大不可思議。念力是自己的,還有一個願力,願力是觀音菩薩的。觀音菩薩發這個大願要救苦救難,我們念他,這兩種力量結合,產生不思議的能量。這個能量,大火不能燒,大水不能溺,大災難當中你不會有傷害,這是自己的念力跟菩薩的願力相結合。


 


我們沒有願力,這個念力要真、要純,不能有雜念在裡頭,觀音菩薩的願力才加持得上。如果我們求觀世音菩薩這個心不誠、不恭敬,很隨便,沒有什麼誠意,這個不起感應道交作用,起感應道交作用全在真誠。印光大師講,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得一分菩薩加持,十分誠敬得佛菩薩十分慈悲加持,不一樣!


 


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七九集)  2012/6/14 淨空法師主講


2013年3月16日 星期六

淨空法師: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


 


我們怎樣待人接物?我們天天看人是缺點,人家的優點沒看到,全看缺點,喜歡批評人,這都是損德,這不是積德,是損德。人要學厚道,人要學慈悲,要學原諒別人,不要原諒自己。原諒自己,德行就衰了;不原諒自己,德行提升,原諒別人。我們這樣做法,幫助自己,也幫助別人。別人看到、聽到了,會有感動;一時沒有感動,長時之後就會感動。二年、三年還沒有感動,十年、八年感動了;十年、八年沒有感動,二十年、三十年感動了。只要是真誠,決定有感化那一天。


 


他還沒有回頭,我們的功夫不夠、不到家,繼續努力,不要灰心。換句話說,這些人也都是我們自己的老師,沒有這些人,我怎麼會勇猛精進,我怎麼會知道自己功夫不夠、德行不夠。沒有把別人轉過來就是不夠,不夠怎樣辦?修自己,修自己最終會感化別人。老祖宗的一句話說,「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」,這句話非常有道理。


 


佛能夠感化九法界眾生,沒有別的,就是他自己做到究竟圓滿,做到沒有絲毫缺陷。但是還有不能感化的,那是什麼原因?緣分不一樣。釋迦牟尼佛在世,遇到有一個人,佛教他,他不相信,他不聽,不能接受,對釋迦牟尼佛不喜歡,看到,臉就轉過去了。佛知道沒有緣,叫舍利弗去。舍利弗把他度化了,為什麼?有緣。所以佛門才有這麼一句話,「佛不度無緣之人」,不是佛沒有德行,是沒有緣分,他不喜歡。這些事理我們都要懂得,懂得之後還得要學,提升自己德行,還要跟人廣結善緣,不要結惡緣。


 


實際上,惡緣、善緣都算是有緣,但是結惡緣很辛苦,不如結善緣好。結善緣,別忘記四攝法。佛給我們講的四攝法,那就是結緣的方法。第一個「布施」,布施是什麼?多送禮、多請客,這個現在在大陸上很普遍,四攝法頭一個;但是後頭,第二個「愛語」就沒有了,「利行、同事」,這就沒有了。這四種相輔相成,單用一種不行的,四種統統都要用,這才是圓滿的攝受一切眾生。


 


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七六集)  2012/6/13 淨空法師主講


2013年3月15日 星期五

星空下的對話(蓮友分享)

從我很小時,爸爸就引導我仰望星空。


「今天晚上木星合月!」木星合月就是月亮飛到木星旁邊。


「紅色的那顆就是心宿二,非常大的紅超巨星。」


「非常大?比西瓜還大嗎?」


「不止,比西瓜大得多。不過,再大也大不過你吃西瓜的嘴。嘿嘿……」


爸爸用我能聽得懂的幼稚語言講述著九霄雲外的事,童年的記憶幾乎全被這些超然的知識充滿著。然後,我們會在竹榻上半坐半躺著,在夏日的夜空下,靜默地觀星。那時候,城市裡沒有現在這樣嚴重的大氣和燈光污染,太陽西沉之後,夜空完全被燦爛的繁星所鑲嵌點綴,那樣的純美。而現在的城市甚至是遠郊區縣都看不到了,剩下的,只有奢侈的回憶。


後來,爸爸突然因病去世了,再沒有人能夠給予我那種同時擁有靜默和超然的幸福與喜悅。在相當長的時間裡,我根本無法從失去慈父的傷痛中走出來,常常幻想著他還活著,幻想著和以前一樣在星空下和他對話。面對破滅的幻想,我深深自責沒有能力救活我的爸爸。


    斯皮爾伯格的《太陽帝國》中,當獨自面對戰亂、殺戮和死亡的吉姆,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朋友被擊斃時,他發了瘋一樣地搶救著朋友的生命,嘶吼著與死亡作最終一搏「I can bring everyone back! I can bring everyone back! Everyone , everyone ……」(我能救活所有人!救活所有的人……)這就是當時自責的我所熱切希望的。但這終究還是一個無能凡夫的有漏幻想,直到有一天,我遇到了佛法、遇到了真正超然的淨土法門。


    作為生逢末法五濁惡世、根性下劣愚鈍的生死凡夫,雖初遇佛法時即聞到淨土法門,但業障深重的我,並未於「阿鞞跋致」、「一生補處」著眼,更未入心,只一心想著成佛、救度眾生、救度爸爸。然而,成佛的願望究竟如何落在實處卻始終不得其門徑。直至在九華山得聞果舍法師開示。法師說:修行淨土念佛法門往生西方就是為了去成佛的!這句話實令我茅塞頓開。回去後,我即刻就按照法師的指導,開始閱讀淨土宗祖師著述。當讀到淨土宗九祖澫益大師《彌陀要解》中「餘唯有剖心瀝血而已」一句時,大哭。我自問:是祖師「剖心瀝血」的同體大悲震撼了我一介凡夫的小悲情執嗎?


 


死亡就在這溫暖的懈怠中突然降臨


    自此,我開始專修淨土,但仍然難以擺脫末法眾生信鮮疑多之窠臼,日常定課也是時斷時續,並不穩定。這時候,一次為他人助念的經歷,令我再次近距離地面對死亡,亦令我重新審視自己對彌陀的信願。


    被助念者是一位西醫,生前患腸癌,晚期。曾多次向他人宣示她定要往生淨土、圓成佛道。可平日沒有念佛定課。當問到她為何要圓成佛道時,她無以言對,且當蓮友提醒她不要再吃肉和大蒜時,她沒有虛心接納,而是用西方醫學理論對吃肉和吃大蒜的行為加以狡辯。


    在北京數九寒冬的一個早晨,她起床小解,之後按老習慣立刻縮回到被褥中賴床,而死亡就在這溫暖的懈怠中突然降臨了。我和其他幾位蓮友接到亡者家屬的電話,即刻趕到她家。到了一看,此時的她,面部五官扭曲錯位,睜大雙眼驚恐地瞪視著天花板的某處,嘴巴大張,以致上下兩排牙齒全部暴露外齜,她像是看到了某種恐怖的情景而在極度驚懼中大叫著「啊——」的時候死去的。現場惡臭濃烈,令人作嘔(助念結束後家屬為其揩洗更衣,發現臭味是亡者命終時大便失禁所致)。


    我們幾位蓮友輪流換班,念佛共達十八個小時。當進入第八個小時時,我們發現亡者的面部五官和表情發生了顯著的變化:她張大的嘴巴已經合攏,只微微地開了一條約幾毫米的縫隙,原先向外暴露的上下兩排牙齒已完全被合攏的嘴巴溫和地遮蓋住,嘴角兩邊向上微翹;原先驚恐的眼神變得平靜柔和;整個臉部的五官線條不再是受到驚嚇的緊繃,而是愉悅地放鬆,分明已經轉變為微笑的表情了。助念結束數小時後,距離亡者死亡時間約二十九小時,亡者家屬開始為其揩洗更衣,發現她的軀體和骨關節均柔軟靈活,更衣過程輕鬆而順利。按常態來講,歿後二十九小時仍處在屍僵峰值時間段,而且當時是北京數九寒冬的12月份,室溫較低,助念過程中,現場又始終開窗通風,二十九小時內不可能發生顯著的屍僵緩解。既然如此,那麼,包括她臉部五官與表情的巨大變化等瑞相,不是彌陀慈悲願力加被所致,又是什麼呢!


    雖然亡者最終留給我們的是一張微笑的臉,但整個事件當中的不淨、惡怖,不斷刺激、逼迫著我反思:為什麼生前口口聲聲發願說要往生淨土圓成佛道之人,命終之時竟然大便失禁、面部猙獰、全然展現的是墮餓鬼道之相?由她臉部驚悚的表情來看,一定是在臨命終時遭遇了極為恐怖的惡道相現前,她張大嘴巴驚聲尖叫「啊」的時候,還能否提得起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?生前處於癌症晚期,腹部手術刀口癒合不良常年流膿,生命幾近苟延殘喘,但對飯碗裡的那一口肉就是放不下,這不正說明她對延續這腐爛肉軀的人生一直抱有幻想、從不敢正視死亡嗎?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,乃千古不易之鐵案。那麼,亡者生前的種種言行,尤其是命終惡相現前,難道不正是在向我們昭示,末法凡夫所發信願是有真與假的區別的嗎?同樣是凡夫的我,所發的信願究竟是真是假?能令我經受得起這可怖的死亡的考驗嗎?能與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感應道交而得往生嗎?面對這一切,我不得不相信,對於凡夫來講,死亡是如此不可駕馭,是這世上最可怕的自導自演的恐怖片。我連自己的死亡都不能自由無怖地解脫,那還談得上度脫親人乃至一切眾生的生死!信願念佛、求生淨土——依憑的不是把學佛當成追求時尚,乃至追求現世福報安樂的便利途徑;佛言祖語裡充滿了美妙的文字般若,但那都不是我們自己的現量親證,僅用嘴巴照本宣科地念一念祖師的信願,甚或對佛言祖語信手拈來,也都不過是拾人牙慧,絕不可能就成為我們自發的信願;空談圓成佛道而沒有持戒念佛這一正行,恰恰說明這種所謂的信願是虛偽的或真假摻雜的,這種虛偽的心態難以與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感應道交,所以它孱弱無力,不能夠引導我們發起行持……太多的自欺欺人、顢頇自昧,充斥在身口意當中,所謂的「淨業行人」竟變成了我們自詡的稱號。


 


要將一個死字寫在額頭上


    帶著這些反思和懺悔,大約過了一年,我做了一個夢。在夢中,我低首合十、念佛、磕長頭禮佛,起身,再合十念佛,再磕長頭禮佛……如此循環反復,雖全神貫注於念佛禮佛,卻始終沒有抬頭看一眼阿彌陀佛。醒來後,這個細節頗令我鬱悶。那一年,我已經發心求受在家菩薩戒。面對戒本,十重戒的內容令人觸目驚心,因為,如果仔細深究,幾乎每一條波羅夷罪我都或多或少的觸犯過。渴求受戒的我希望通過懺悔祈佛加持,令我得到受戒的資格,孜孜以求的就是想見到彌陀放光的好相啊!


    鬱悶了數日,有一天我正在念佛的時候,突然明白了:我之所以沒有想到抬頭去看佛,是因為我的心中沒有阿彌陀佛,沒有真正地「念」佛啊!雖然平日里也念佛,但那都只是停留在嘴巴上的。性格比較自閉的我,在需要有人聽我懺悔時、需要有人分享我學佛的法喜時、需要有人幫我決斷一件事情時,我會或跪或立在阿彌陀佛像前和阿彌陀佛對話,或者是在心裡面默默地說,但這更多的是在我有需要的時候尋求情感寄託的一種行為。如果我相信阿彌陀佛的真實存在,就如同相信自己父母的真實存在,我就會像和爸爸對話一樣,也時常和阿彌陀佛對話;就像心裡一直有爸爸一樣,心裡面也會一直有阿彌陀佛。如果我相信西方極樂世界清淨莊嚴、超勝獨妙,遠遠超逾爸爸所給予的幸福喜悅和這濁惡婆娑的一切,那麼我的心裡面必定就會感念阿彌陀佛的慈悲大願與他的無量光壽,汲汲憶念的必然是西方淨域的依正莊嚴,殷切盼望的也必然是阿彌陀佛為我摩頂授記。正是因為沒有這份實實在在的信,阿彌陀佛和西方淨域對於我來講,仍然還只是十萬億佛剎之外甚至更遙不可及的不可方物。那麼,僅在我有需要的時候才產生的臨時抱佛腳的短暫對話,又怎麼可能是真正的子憶慈父呢!更何況,相信二有的真實存在,還僅僅只是蕅益大師所闡明的三對六信深刻內涵的一部分而已。再有,這種對情感寄託的尋求行為,如不加以仔細辨別和對治,就會加重情執,同時還說明,希求人天有漏福報的心態依然暗流湧動,甚至是波濤洶湧。憨山大師有四句偈:「念佛容易信心難,心口不一總是閒;口念彌陀心散亂,喊破喉嚨也徒然。」的的確確如此。


    信願行三資糧,是一定需要一份實實在在的信做為前導基礎的,沒有這樣一份真實的信去引發強烈願心,就談不上以願心的力量促使我們發起行持,往生淨土則徹底無份。淨業行人檢驗自己的信是否真實就變得至關重要。這種檢驗,尤其在本人直接面對死亡或者面對至愛的死亡時進行,效果最為明顯。因為,凡夫眾生貪著於五欲六塵,即使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蠻勇匹夫,也百分之百都不想死,都懼怕死亡——貪生就必然怕死;我們難以忍受愛別離的苦楚,但更懼怕隱藏在死亡背後的那個不可掌控的未知的黑暗世界。數千年來,由共業所感的華夏民族生死觀當中充滿了功利主義的實用性,對死亡卻存而不論,這種現世的功利主義恰恰就是貴生的貪著,存而不論乃至人死神滅的主張不也都是畏懼心理之下的避而不談嗎?無始劫以來,在我們無數次的生生死死當中,這種貪著、畏懼與逃避的心態一直存在著,每當獲得一次新的生命哪怕僅僅是短暫的苟活,就心存僥倖且安於現狀。但當我們再一次走投無路不得不面對死亡時,就會迫使我們開始跪地求饒的救贖、懺悔甚或是絕地反思。所以,淨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教導淨業行人要將一個死字寫在額頭上——去直面正視死亡,是極富內蘊深意的!置之死地而令後生——凡夫是反覆無常、偷心不死的,需要用這一個沉重的「死」去反復錘煉,不斷逼迫令其激發信願。這種在凡夫層面上的信願,雖然信疑參半、我執摻雜,但以此信願發起持戒念佛,即能仰仗彌陀願力,以凡夫心投佛覺海。


    寫到此處收尾時,已是深夜,我站在窗前仰望星空。兩千多年前,釋尊為令我等生信發願而指方立相: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,有世界名曰極樂,其土有佛,號阿彌陀,今現在說法……我心深知,阿彌陀佛一定對這一切悉知悉見,於是,我在心裡默默地對他說:「尊敬的阿彌陀佛,南無阿彌陀佛!」


 


作者:妙觀



引用:《淨土》2012年第六期



 

 


 


從六和園的一隻貓談放下

 


   我住的六和園有一隻貓,那個貓我相信是過去六和園的主人。這個貓很奇怪,牠認家不認人,那是牠的家,牠很喜歡那個地方。牠睡覺,喜歡躺到正當中椅子上,主人坐的那個位子,牠在那兒睡覺,牠不到別的地方去。所以看到那種行跡,沒有忘了這個家,變成畜生道。六和園,我這是第五代了,上面有四代,都是學佛的,沒往生。這個貓太明顯了,不知道是第一代還是第二代。不明顯的,投胎做螞蟻,投胎做蟑螂,我們分不出來,牠住在這個房子裡頭不走。


 


  所以什麼都要捨,不能有絲毫貪戀,往生的時候才乾淨俐落,一見到佛,馬上跟佛走。還得想一想,佛就走了,佛不見了,那個機會就錯過了,還有貪心。


 


   平時就要訓練,現在就要訓練,阿彌陀佛馬上來了怎麼辦?立刻就走,什麼都沒有。沒事,我這兒沒事,什麼都沒有,乾淨俐落。這一定在平常訓練,平常就不染,你心多清淨,你才沒有煩惱,才沒有憂慮。


 


   中國古人說,老年容易患得患失,老年人親情很重,對自己心愛的這些物有很深的感情,流連不捨。蒐集一些古董,看到這些古玩,這有好幾百年、好幾千年了,他都想到這個,麻煩!我一生不要這個東西,因為什麼?居無定所,常常搬家,所以絕不收藏這些東西。什麼紀念,我沒這個,這個很麻煩。天天跟旅行一樣,提兩件換洗衣服就走了,什麼都不想。


 


節錄自淨空法師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 (第六十三集)  2012/12/10  



 



淨空法師:患得患失,這個心什麼時候才能清淨?



 


《往生論》天親菩薩告訴我們,極樂世界無量的莊嚴成就總不離清淨,所以清淨是性德的根源。這個話說得好!我們今天確確實實是被染污了,我們的心不清淨。要想學阿彌陀佛,首先要把清淨心找回來。


 


清淨心中一塵不染,怎麼找回來?我們真要放下,要徹底放下,不要在乎外面一切境緣,要把它看破,要相信因果。


 


因果裡頭特別要相信「命裡有時終須有,命裡無時別強求」,我們的心就定了。得到,沒有歡喜,失去,沒有煩惱,把得失看穿了,這很重要。人沒有得失,清淨心才能現前。患得患失,這個心什麼時候才能清淨?


 


所以一定要下個決心,不要了,所有都放下,需要用的時候自然有,沒有也就算了。常常有這個心態,我們才能把我們的性德找回來。相信我跟彌陀是一體,相信我跟極樂世界是一體,這個信心比什麼都重要。


 


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七一集)  2012/6/10 淨空法師主講


 


2013年3月14日 星期四

淨空法師:三心不可得,你點哪個心?



 


「平心坦懷,更不追憶」,不追憶就是心的念頭停止了,不會想過去,也不會想未來。過去已經過去,未來還沒來,這話意思很深,就是活在當下。


 


古人有公案,出家人遇到一個老婆婆,大概是賣點心的,出家人化緣,向她化一點點心。這個老太太很厲害,《金剛經》上說「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」,三心不可得,你點哪個心?你能說得出來,我供養你;說不出來,那別怪我,我不供養你。這個法師大概沒開悟,也沒辦法回答,人家不供養他。


 


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時間。時間從哪裡出來的?妄想分別執著裡頭生出來的。離開妄想分別之後,時間了不可得,就在當下,這一念就對了。不但時間不可得,空間也不可得。時間不可得,沒有前後;空間不可得,沒有來去,就是沒有遠近。佛在《楞嚴經》上說的,一切法「當處出生,隨處滅盡」,隨處也就是當處,當處出生,當處滅盡。


 


這個話也被今天量子力學家發現了,他們的報告裡面講這個念頭,念頭從哪來的,他們發現了,念頭突然蹦出來,沒有理由,找不到原因,突然蹦出來,但是立刻就消失、就不見了。這個現象他們觀察到了,不就是《楞嚴經》上所說的,「當處出生,隨處滅盡」。念頭如是,阿賴耶的見分,阿賴耶的相分亦如是。相分知道它的原因,是見分變現出來的。但是見分是什麼原因,他還沒有找出來。


 


佛講得很清楚,見分是從阿賴耶的業相變現出來的。那個業相是什麼?業相就是一念不覺。一念不覺是業相,從業相變成轉相,從轉相變成境界相。只要是有生有滅全都是假的,真的是不生不滅。所以阿賴耶的三細相都不是真的,那是一切虛妄的根本。這些虛妄都是以自性為基礎,它才能現相;沒有自性,它就沒法子變,它變不出來了。這就是妄中有真,真中有妄,一定把真妄搞清楚,要與真相應,不能與妄相應,與真相應是智慧,與妄相應是煩惱。這樣你就能夠把它活學活用,用在生活裡頭,穿衣吃飯,待人接物,用在工作上,這才叫菩薩道、菩薩行。菩薩道、菩薩行活活潑潑,一點都不呆板,妙極了!


 


你看敦煌的壁畫,我是沒去看過,但是看到很多照片。釋迦牟尼佛在那裡講經說法,空中天人唱歌跳舞,這就顯示活潑,並不是很嚴肅的,它有歌有舞。那個歌舞表演也是佛法,什麼法?就是釋迦牟尼佛講的法,那麼樣的自在、那麼樣的活潑,一點都不呆板。所以這個地方,平心坦懷,更不追憶。追憶,追是想過去,憶是想未來,想過去是妄想,想未來也是妄想,全是妄想。菩薩怎麼?菩薩沒有妄想,這個厲害。沒有妄想,全是智慧。智慧裡頭夾雜一點點妄想,全都變成妄想了。


 


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八二集)  2012/6/16 淨空法師主講


 


2013年3月13日 星期三

淨空法師:如何把這一生苦難的環境轉過來?


 


現在我們所受的就是一切諸難。無論是貧富貴賤、男女老少,只要你住在這個地球上,你就得受,很辛苦!我們的身有災難,第一個大災難就是飲食。你看為飲食奔波,福報大的,還能過得去;沒有福報的很苦,日子過得很辛苦、很可憐,在我們眼前比比皆是。心也有災難,憂悲苦惱,沒有間斷的時候。有憂慮、有悲傷,為什麼?佛法告訴我們,我們人生在世,一切的際遇都是業因果報。過去世修福,這一生能享福;過去生中沒修福,這一生就得受苦。受苦不甘心,於是再造業,造業就更苦,苦上加苦。幾個人肯甘心情願承受?再苦的日子也咬緊牙根度過,不怨天、不尤人,這就好了。


 


每天懺除業障,斷惡修善,積功累德,可以把我們這一生苦難的環境轉過來。你懂得這個道理,真能轉。佛法裡頭常說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,就是說這樁事情。我們有苦有難,到佛門裡面來求方法,真有,不是迷信。迷信,跟佛菩薩磕頭、燒香供養,佛菩薩保佑你,那是迷信,那不是真的。佛菩薩怎麼保佑你?經典上講的道理、講的方法,你能夠都看懂、都聽明白,你覺悟了,你就能回頭,回頭是岸!


 


我們貧窮,貧窮是什麼?過去生中沒有修財布施,這一生物質方面非常缺乏,這很苦!怎樣能把我這個貧窮轉過來,讓我物質生活能改善?布施。貧窮拿什麼布施?我在早年就遇到這個事情,老師教給我,章嘉大師教給我的。我年輕的時候,做一個小公務員,每個月的收入僅僅夠生活,一點多餘都沒有。老師叫我布施,我沒有錢,拿什麼布施?老師問我,一毛錢有沒有?說一毛錢可以。一塊錢行不行?一塊錢勉強,還可以。他說你就從一毛、一塊開始布施,要常常存布施的心,這心不能斷。力量,有就幹,遇到緣的時候,要真正生歡喜心去布施。這學會了,沒想到真的愈施愈多。愈多愈施,不要去留。經上講「積財喪道」,不能積財,有多少就施多少。可是你一定知道,施完之後,後頭又會來,來的比前面多,好像加利息。一定要幫助有需要的人,歡歡喜喜去幫助他們。


 


那我的布施學印光大師,印光大師一生接受四眾的供養,全部做法布施,去印經。他拿這些錢在蘇州報國寺辦了一個弘化社,自己有印刷廠,那時候鉛字排印,自己有工廠,印經論善書。他有個章程,大家都能看得見的,有完全贈送的、有打折扣贈送的、有半價贈送的、有全價流通的,分好多種方法。在他那個時候,社會上學佛的人不多,真正懂佛法的人就更少。老人家這種做法我們完全能理解,統統做印經,法布施。信徒供養的錢財,財布施,我們回報的是法布施,也把他這個錢做了好事,替他做好事。愈做愈多,愈做愈歡喜,愈做愈才知道信心。法布施,果報是聰明智慧;無畏布施,果報是健康長壽。


 


老師教我學這三種布施,果報真得到,財用不缺乏。在國際上辦一個大的活動就要不少錢,可是有這種念頭,就有人送錢來,送的錢也不多不少,剛剛夠開銷。我搞了六十年,真靈!生財有大道,大道是什麼?財布施。法布施,智慧增長,年年境界不一樣,所以才快樂,才有法味。這樁事情,諸位可以聽我講經就知道了,今年講的跟去年不一樣,去年講的跟前年不一樣,同樣一部經,味道完全不相同。所以前面我講的東西可以不要了,愈是最近的愈好。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,年歲雖然老大了,可是身體健康,每天教學四個小時不礙事。這個章嘉大師教我的,我真學到了,真得受用,可以給大家做證明。


 


節錄自極樂世界二十九種莊嚴  (第四集)  2012/6/16 淨空法師主講


 


2013年3月12日 星期二

淨空法師:現在學佛難在哪裡?


 


中國古人教人一生行誠敬,真誠、尊敬。佛法亦如是,印光大師在《文鈔》裡頭教誡我們,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」。


 


現在學佛難,難在哪裡?是真難,對於經教真正研究的人少了,講解的人不多。學佛的人憑著一腔的熱情,對於教理不明白,經能念,不懂意思,沒有辦法把經典的教訓落實在自己生活、工作、待人接物,所以佛法真實的利益他沒有得到,這是今天佛教的困難之處。


 


我們常常在呼籲,希望回歸教育。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每天講經教學,四十九年沒有一天中斷。這什麼意思?他為什麼要這樣做?我們要細心去想想。佛法是教育,人是教得好的,如果我們把教育拋棄,問題就來了。佛法本身確確實實是教育,今天把教育丟了,修的是經懺佛事,有沒有作用?如果明理,修它有作用;不明理,跟著別人學,所謂依樣畫葫蘆,這個不行。為什麼?有口無心。依照佛門懺悔的儀規,在佛前痛哭流涕懺悔,好像是真樣子,理不懂,懺悔完了壞事還是照幹,那有什麼用?這就是什麼?有口無心,有行沒有理,不懂道理,這收不到效果。


 


包括現在我們所謂早晚課誦,有很多在家學佛的,早課、晚課都念經、念咒,一生當中都不缺課,很精進,我們看到也讚歎。而實際上?實際上得的利益很少。什麼原因?就是有口無心,古人所謂的「喊破喉嚨也枉然」,無論是念經、念咒、念佛,喊破喉嚨也枉然,沒有心在裡頭,沒有誠意在裡頭。


 


真正有誠意,那一句佛號與阿彌陀佛起感應道交,前面我們學過,管用,一句佛號抵得普通人念十萬聲佛號,都比不上人家一念佛號,他一念用真心。所以用真心重要,用妄心不行,用妄心念十萬聲佛號,不如用真心念一聲,它是真的。你不是真心,你是虛妄的,念再多也枉然。


 


真心就是真誠心、至誠心。每天早晚拜佛我用真心,待人接物又用妄心,這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佛法說的,「一真一切真」,待人接物要用真心,生活用真心,工作用真心,處世待人用真心,一心無二心。這個心念佛管用,經上講,一天只念十聲佛號,你都能往生。為什麼?你是真的,經上講得清楚。


 


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六四集)  2012/6/6 淨空法師主講


2013年3月11日 星期一

淨空法師:用至誠心生活



 


中國傳統文化,如果用一個字來說就是誠。畫這一張「極樂妙果圖」的江逸子老師,他也是李老師的學生,我們是同學,曾經向老師請教:老師,有沒有一個字讓我們一生奉行而得利益的?老師跟他說,你把手伸過來。手伸給他,老師在他手心裡頭寫了一個「誠」字,他永遠不會忘記。這個誠字你一生就用它,你決定不會有過失。用真誠心生活,用真誠心工作,用真誠心學習,用真誠心待人接物,誠則靈。靈是什麼?靈是開智慧,真誠到極處,智慧就開了,沒有這個你學不到智慧,學的是知識。


 


 


「至者」,至誠,至是「登峰造極也。誠之極」,真誠到極處,這叫至誠。我們這些學生跟李老師,老師對每一個人都送四個字,送給我的是「至誠感通」。告訴我弘法利生不容易,為什麼?世間法、出世間法都要通,你要不通,你怎麼講?怎麼通法?你要是學習世間法,他說不要講別的,講中國第一部大書,叢書,《四庫全書》,你能不能通?真通了,這通世間法。他說佛法?佛法一部《大藏經》,能不能通?不通,弘法利生就沒分。這個東西看起來這一生通不了,分量太大了。老師就教我,是的,靠學習沒辦法通,但是什麼?求感通。感是感應,求三寶加持,求祖宗保佑。你真正是孝子,真正有至誠,肯定會感通,用這個方法。什麼方法?老師寫個誠,用誠去感通。誠上面就又加個字,至誠,至誠才能感通。至誠感通就是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。一般要多少時間?通常講十年。真誠心,至誠,待人接物全是至誠,沒有一樣不是至誠。我來研究經教至誠,待人接物我就用虛偽,這個不行,這心不能成就。一誠一切誠,決定不能有兩個心。


 


現在人害怕,我用至誠心待人,別人都欺騙我,那我怎麼辦?欺騙讓他欺騙,不要緊,吃虧上當也歡喜,你的心就真的至誠了。如果吃虧上當還不甘心,假的,你不是誠心,你還是虛情假意,至誠心裡頭沒有。會不會真吃虧?不會,會有補償的,那個感應裡頭有補償。那補償來的時候,出乎你意料之外的,你才曉得真有感應,真有佛力加持,真有祖宗的保佑,你就真敢幹了。所以要誠之極,至誠。


 


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六六集)  2012/6/7 淨空法師主講


 


2013年3月10日 星期日

淨空法師:真誠到極處,就感應佛菩薩來照顧



 


我們要相信,諸佛菩薩真有,大慈大悲,真遇到急難的時候他就來了。只要我們自己真誠,道心不能退轉,不能有懷疑、不能有猶豫,菩薩一定照顧你,比什麼人都可靠;人靠不住,什麼都靠不住,佛菩薩靠得住。虛雲老和尚現身給我們說法(1),我們在這個地方要得到啟示、要得到信心。真正學佛人不會遇到災難,遇到災難的時候肯定佛菩薩現身來照顧。真正學佛人,佛菩薩一天到晚都在身邊,我們沒有覺察到,這真的不是假的。


 


所以佛教我們,學佛的人「一切要從真實心中作」,這句話比什麼都要緊。我們是一念妄心,感應就沒有了,念念都是真心,念念是誠意,這就對了。


 


不離菩薩業,菩薩這個六項的作業,我們要在生活當中做到,在工作裡面做到,在待人接物要做到。要有布施的心,至少笑面迎人,這是布施,見人不肯笑一笑,這是不肯布施,這吝嗇。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,我們的態度、我們的言語要叫人生歡喜,這都是布施。這種布施是內財布施,是我們用身體的表現,外財是身外之物。所以要修布施。言語不離佛法,最好不離阿彌陀佛,聲聲阿彌陀佛灌到眾生耳根裡面去,這法布施。


 


在現前這個時代,遇到一切眾生,安慰他、勉勵他,災難信息很多,讓他對這些事情不害怕,遠離恐怖。要教他相信佛法,真正學佛的人,在急難的時候,佛菩薩決定現身來幫助你。虛雲老和尚這個例子是真實的,一點都不假,這種例子在感應這些書裡頭就太多太多了,為什麼不相信?


 


人與人之間相處要知道忍辱,要知道規矩,規矩就是持戒。把《弟子規》做到,現在做的人少,做得到,不是做不到的,《感應篇》做到,《十善業道》做到,真佛弟子。如果這些東西沒做到,不會有感應,為什麼?不真誠。誠則靈,真誠到極處,就感應佛菩薩來照顧你,感應護法善神照顧你。如果你還有邪思、還有邪念,也有人來照顧你,誰?冤親債主、邪魔外道,這些東西來照顧你,你的麻煩就大了。


 


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六九集)  2012/6/8 淨空法師主講


 


(1:我們在前面,曾經引用虛雲老和尚朝山的故事。老和尚那個時候四十多歲,身體很好,從普陀山發願報父母之恩,三步一拜拜到山西五台。一天只走幾里路,三步一磕頭,走個十幾里路就不得了!十幾里路是中國里,要是算公里的話,大概一天只有能夠走五、 六公里 路,這已經很了不起。所以拜了三年,三步一叩頭,拜了三年,這種毅力可嘉,把這個功德迴向給過世的父母。路上兩次生病,這三年,兩次在路上生病,都在野外,四周圍沒有人家,這真苦!遇到一個叫花子,這個叫花子是誰?文殊菩薩的化身,來照顧他。到外面去托缽,討飯,討一點給他吃,到地上去找一些草藥,把他病治好。照顧他十幾天,健康恢復,可以再拜了,再兩個分頭。文殊菩薩現身,他去拜文殊菩薩,文殊菩薩照顧他。第二次又生病了,又遇到這個叫花子,兩次,他跟這個叫花子很熟了。拜到五台山就問人,因為叫花子告訴他,他姓文,文章的文,名字叫吉,吉祥的吉,叫文吉,他就住在五台山。到五台山就去打聽,沒有人知道。等拜到廟裡面,把這個事情告訴廟裡頭人,廟裡頭人告訴他,文殊菩薩,他才恍然大悟。他從開始拜山,這三年,文殊菩薩都在他身邊照顧他,真正有困難就現身。你看現身,手裡面出飲食,出藥物給你治病。)


 


2013年3月9日 星期六

淨空法師:放下憂慮才能解決問題


 


今天世間憂慮非常之多,本身的憂慮、家庭的憂慮、事業的憂慮、社會的憂慮、人與人之間的憂慮,還有災難的憂慮,你說活在這個世間多苦!這些東西,憂慮有沒有用?沒有用。為什麼?解決不了問題。憂慮能解決問題可以,憂慮不能解決問題,那就不當憂慮,要把憂慮放下。為什麼?憂慮放下,你智慧增長。憂慮障礙智慧,你心不清淨。清淨心生智慧,這個一定要懂。所以,遇到什麼樣憂慮的事情,暫時把它放下,冷靜下來,然後來處理就非常恰當。


 


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六五集)  2012/6/6 淨空法師主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