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1年7月31日 星期日

淨空法師:諸法實相


 


 


惠能大師所謂「何期自性,本不生滅」,這是大般涅槃,性相一如,理事不二。這個境界在哪裡?就在當下,從來也沒有離開我們。可是我們就是迷而不覺,不知道它,知道就好,知道你就成佛,你就叫證果。


 


這個信息,佛菩薩給我們透露了,彌勒菩薩告訴我們,「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」,這說的是什麼?就是說的涅槃的真理,本來無生滅。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有多少?百千是十萬,三十二億乘十萬,是不是三百二十兆?一彈指三百二十兆個念頭。一彈指的三百二十兆分之一,你想都無法想像。所以佛告訴我們,本來無生滅。這個三百二十兆分之一的這個生滅,是實報莊嚴土的幻相。自性,自性沒有,沒有生滅。而是一念不覺起了這個波動現象,就是彌勒菩薩所講的,一彈指三百二十兆個微細念頭,那就是振動,微細的波動。


 


菩薩接著又說,「念念成形,形皆有識」,每一個細念都有形,形是物質現象;識,受想行識,每一個物質現象都有受想行識,這是精神現象。精神跟物質一體,先有精神後有物質,但是它速度太快,我們沒法子看,看不見;我們也沒法子想,真叫不可思議,想不出來,但是給我們的概念,我們應該能夠體會到,精神跟物質是一不是二。觀世音菩薩照見五蘊皆空,你看就那個微細的那個波動,裡面就有色受想行識,有這個現象,不可得,所以叫五蘊皆空。這是物質最小單位,最小單位不存在,累積成這些現象它能存在嗎?好像是存在,實際上不存在。好像是存在是你看錯了,你迷了,看錯了。如果你真正覺悟的時候,你知道存在即是不存在。




    就正如同我們現在在電視畫面上來觀賞節目,電視的屏幕就是自性,本無生滅。我們觀賞的這些節目是裡面的景象,這些景象,給你說一句真話,也是本無生滅,你能不能體會到?屏幕不生不滅你能體會,屏幕上的影像也是不生不滅,你能體會到嗎?它有現象,你真看見。沒錯!屏幕上的現象是生滅同時,所以也是不生不滅,生滅同時,你說生了,滅了;你說滅了,它又生了。每一個現象都是獨立的,不是相續的,相續的是同一個相沒有改變,那叫相續,它不是相續的。所以我們說它作相似相續相,不是真的。絕對找不到兩個現象是相同的。為什麼?因為能生不一樣,能生是念頭,念念不相同。能生的是意念,所生的是現象,念不一樣,現象怎麼會一樣?



    我們這個人相,就以這個身體來做比喻,昨天的我跟今天的我肯定不一樣,不是一個我,前一個小時的我跟現在這小時的我不是一個我。同樣一個道理,前一分鐘的我跟後一分鐘的我不是一個我。再給你說到究竟處,前一念的我跟後一念的我不是一個我,你到哪裡去找我?然後你才能體會到彌勒菩薩講的這個意思,一彈指三百二十兆,三百二十兆分之一的我跟三百二十兆分之二的那個我不是一個我。你這才能恍然大悟,佛講的話是真的,無我相。不但我相沒有,我見也沒有。《金剛經》前半部說破四相,後半部破四見,四見也沒有。這樣你慢慢才能夠契入止觀不二,境智冥一。境是境界,所覺的;智是智慧,能覺。沒能轉識成智,這個覺性是從阿賴耶裡頭生的;轉識成智了,你這個智是從自性裡頭生的,自性就是大乘經上講的般若智慧。這個境界非常非常微細,你怎麼個觀法?


 


我們現在對這個事實真相有初步的認知,我們做不到。為什麼?我們的心念太粗,叫粗心大意,沒有這個能力覺察到。誰能夠見到?法身菩薩,最低級的法身菩薩,圓教初住,也就是說圓教初住見到了。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跟我們一樣,聽佛說的,沒見到。他們的位次比我們高,智慧神通比我們大,換句話說,他們知道的比我們更清楚,還是沒證得。必須要把起心動念放下,他就證得。一證得,他就超越十法界,升級了,生到實報莊嚴土,我們就稱他為法身菩薩,法身大士。


「《仁王經》曰:一切法性真實空,不來不去,無生無滅。」這句話是真話,世尊隨真諦而說的。我們知道世尊說法依二諦,這是他講經說法的原則,二諦。真諦是他自己親證的境界,凡夫不懂。依俗諦,或者依世諦,那是我們世間人常識所了解的,佛一說我們全懂。佛講仁義道德,這個我們完全聽懂,隨順世諦。隨順真諦我們就不懂,這是屬於真諦。一切法,說一切法從相上講的,一切法性是從體上講的。一切法是所生所現,一切法性是能生能現,能生所生是一不是二。法性跟法相永遠離不開,但是我們就沒有辦法在法相上見到法性,難就難在這裡。為什麼見不到法性?迷了!迷了就有障礙,這個障礙就叫做煩惱。無明煩惱,第一重障礙;塵沙煩惱,第二重障礙;見思煩惱,第三重障礙,你在相上就見不到性,相的真相你也不了解,你見到是個幻相、妄相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你看的是這個相,你沒有看到真相。



    《仁王經》上講的「一切法性真實空」,能生的真實空,所生的不能變成真實有,能生所生是一不是二。性既然是空的,相哪裡會有?所以大乘經上常說,性叫真空,相叫妙有。祖師大德有說明,叫真空不空,妙有非有,解釋得好。真空不空是什麼?它能生萬法,所以空不是無,它確實是真空,它能生萬法。雖然是有萬法,這萬法當體即空,了不可得。所以這萬法你可以欣賞它,你不能控制它。包括我們的身相,最貼切自己的身相,這個身我們能不能控制它?不能。能不能佔有它?不能。我如果能控制它,我讓我這個身體不老、不衰、不病、不死,做不到,控制不了。吃飯多麻煩,我能控制它,我叫它不吃飯行不行?不行,做不到。佔有更不必談了,控制都做不到,你怎麼能佔有?所謂控制、佔有是個妄想,不是真的。妄想真的是太多了,可以說六道眾生完全都生活在妄想的境界裡面,沒有一樣是真實。知道一切法性真實空,我們就知道一切法相無所有,一切法相不可得。



   不來不去,那就是世尊在《楞嚴經》上所說的,這究竟是什麼回事情?「當處出生,隨處滅盡」。你想想彌勒菩薩講的那一念,是不是當處出生、隨處滅盡?念念都是當處出生、隨處滅盡,不可得。《大般若經》我看了一遍,總結十二個字,「一切法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」,一切法,世法佛法都包括在裡頭,佛法也是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。所以世尊講「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」,連佛法都要放下,都不能執著,何況世間一切法。統統捨得乾乾淨淨,你就回歸自性,你就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,自性裡面的無量功德、無量智慧、無量相好你全都受用。這是什麼境界?這就是實報土的境界,常寂光土的沒有現相,現實報莊嚴土。回歸自性,回歸常寂光,還能現嗎?能現。為什麼?實報土裡面的法身菩薩有感,常寂光土裡面的諸佛自然有應,回應,一回應就現相,不回應不現相,肯定回應。這個回應是自然現象,像我們敲鼓一樣,你一敲,它一定會響,大叩則大鳴,小叩則小鳴,不叩則不鳴,肯定回應。無生無滅,不能說它生,也不能說它滅。你說它生,它滅了;你說它滅,它又生,生滅不住!這是事實真相。



   「又《圓覺經》曰:一切眾生於無生中,妄見生滅,是故說名輪轉生死。」這個話都是真的。一切眾生說的是六道眾生,確確實實是無生。無生當中,他看錯了,以為有生滅,他看見生滅了,看見花開,過幾天看見花謝了,這花有生滅。看見這個人出生,幾十年之後看到這個人死亡,有生有滅。動物,生老病死;植物,生住異滅;礦物、山河大地,成住壞空,這些現象世間人都看到了,都認為是真的。


 


如果你能夠真正體會到彌勒菩薩所講的那個一念,再聽到佛所講的「當處出生,隨處滅盡」,你才曉得真的沒有生滅。我們看到生滅是妄見,不是真見。只有大菩薩才有真見,凡夫全是妄見。故說名輪轉生死,故說名,這不是真話。生死輪迴有沒有?沒有,就像作夢一樣。佛在《般若經》上舉的例子,如夢幻泡影,這是真相。真相沒人知道。現在我們讀這些經文,看到量子力學家的報告,他把佛這些經文都證實了,讓我們明白了,對這個問題再沒有懷疑,讓我們相信佛經上講的這個,是高等科學。



    「又清涼云:若聞無生者,便知一切諸法皆悉空寂,無生無滅。」聽到佛講無生,講這句話,他就知道一切諸法悉皆空寂,無生無滅。這是誰?什麼人?法身菩薩。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不行,但是十法界的佛菩薩聽佛說這個話不會懷疑,能接受、能相信,自己功夫還不夠。也就是自己的清淨心還沒有達到這個程度,還要再清淨。真正到清淨寂滅,菩薩就見到了,法身大士他們見到了。在《華嚴經》可以說初住以上就入這個境界,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。我們今天能相信,能夠說這句話,不是我們證得,我們是看到現代科學家的報告,科學家給我們做證明。他們看到了,看到物質到底是什麼?他說物質的本質是意念,就是我們的念頭,是念頭累積產生的幻相。這個跟彌勒菩薩講的是一個道理。但是這個幻相,意識這個幻相,究竟從哪裡來的?他說無中生有。佛法講那是從自性來的,科學家沒看到自性。自性是永遠看不到,為什麼?自性不能用六識去看,因為它不是現象,它不是物質現象,也不是精神現象,也不是自然現象,你見不到,科學也探測不到。怎樣見到?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見到,真相大白。佛法是高等科學,是科學的登峰造極處。我們要把這個信息告訴科學家,他只要一放下,他就明白。



 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368集



 



2011年7月28日 星期四

淨空法師:把菩提心落實在生活上


 


我這十幾年來,差不多也有二十多年,在美國的時候提出來的,跟大家講菩提心,我就用《無量壽經》的經題。


 


菩提心的體,「真誠」,真誠心是菩提心的體。我們要用真心、要用誠意處事待人接物,不要怕別人欺騙我。別人用虛情假意對我,我用真誠心對他,為什麼?我要到極樂世界去。別人用虛情假意對我,我也用這個來應付他,我們極樂世界就去不了。用虛情假意怎麼?還是搞六道輪迴,不幹了,不能幹這個事情。不要怕人騙我,不要怕吃虧,不要怕上當,什麼都不怕,就是用真心待人,真誠心待人。真誠心對自己這是自受用,對別人是他受用,菩提心有體有用。


 


對自己,清淨平等覺對自己,這個在經典裡面叫深心,深心是對自己的,清淨平等覺;對別人大慈大悲。所以我用的是「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」,這就是菩提心。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是不是這個心?是這個心,你就真正住在菩提心上,你真發了。課誦裡面念的不算數,課做完了就忘掉,還是虛偽心對人,那你就錯了!這個課誦沒效。不但沒有效,你好好想一想,是不是在騙佛?早課騙他一次,晚課又騙他一次,你就想你的罪業多重!你怎麼可以騙佛?佛不在面前,供的一個牌位,供的一個佛像,你都欺騙他,你的心太不善了。所以一定要把菩提心落實在生活上。


 


我現在勸同學,把心換成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就是清淨平等覺。我用清淨平等覺待人接物的時候,這就是阿彌陀佛的心,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。阿彌陀佛確確實實就是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我也用這個心,包括惡意毀謗我的人、羞辱我的人、陷害我的人,統統用這個心對他,這就對了。我們沒有一點過失,我們知道他用輪迴心在造輪迴業,他要受苦,我們會到極樂世界。我們念念不忘這些人,有緣!善緣有緣,惡緣也是有緣,不論善惡統統是有緣人。有緣人跟我就會有感應道交,他有困難、有需要的話,我全知道,他有感,我就有應,這就對了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366集


 





 


 



淨空法師:為什麼稱佛法僧為三寶?

allowfullscreen="true">


 


佛法僧這三個名相,學佛的同學對它誤會的還是很多。什麼叫佛?什麼叫法?什麼叫僧?為什麼稱它叫三寶?寶能幫我們解決很多問題,我們有寶,就有了財富,財富可以解決我們一切物質生活的問題,稱它作寶。而佛法僧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六道輪迴的問題,幫助我們解決斷煩惱的問題,幫助我們解決六道輪迴,甚至於十法界的問題,這個寶就不是世間珍寶能夠相比。所以諸佛菩薩沒有不讚歎三寶的。首先是佛,「佛」這個字,梵語叫佛陀耶,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喜歡簡單扼要,往往把這些尾音都省掉,佛陀耶,我們只稱為「佛」,只用這一個字。它的意思是覺悟,換句話說,佛陀耶就是說我們的覺性。我們中國人常講悟性,印度人講覺性講得多,中國人講悟性。小時候在學校讀書,老師與老師他們常常談話當中,我們在旁邊聽到,某一個學生悟性很高。也就是說他聽課能聽得懂老師所說的意思,甚至於他還有比別人更深入的體會,這叫悟性。




    實際上,這悟性從哪裡來的?當人自性當中本具的般若智慧,在佛法裡面也稱為佛性。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,單單講這一分,叫佛性。如果總說自性,一般就用法性,總說這個自性,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的理體。這些萬法從哪來的?全是自性變現出來的,所以自性能生能現。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,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。能生萬法的這個能,今天科學家講的能量,這個能,通常在大乘經裡面被稱之為法性。諸位要曉得,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,法性是從全面上說的,佛性是單單從法性裡面般若智慧,從這來講的,都能稱之為佛,法性是佛,覺性也是佛,是一不是二。一切眾生都有自性,不但有自性,一切眾生都有覺性。所以佛在大乘經上常說,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,「一切眾生本來成佛」,這個話講得一點都不錯。我們現在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?《華嚴經》上佛說過了,「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」。我們今天變成凡夫,變成愚昧,造業,受這些苦報,這到底怎麼回事情?都是因為你有妄想、你有分別、你有執著。所以雖有佛性,你不能證得。
我們的佛性有沒有失掉?沒有,不但沒有失掉,它還在起作用。不過這個作用扭曲了、歪曲了,用邪了、用偏了,不得起正用。正用是覺了諸法,就是世出世間一切法通達明瞭,這是正用。因為有妄想、有分別、有執著,把正用扭曲了。扭曲了,佛就用另外一個名詞來稱它,叫煩惱、叫習氣。許多同學也經常在經上看到過,佛在經上說「煩惱即菩提」,菩提就是覺性。菩提跟煩惱是一樁事情,用得正就叫菩提,用錯了就叫煩惱。換句話說,你用心,這個心裡夾雜著煩惱習氣,這就叫凡夫。煩惱有三大類,見思煩惱、塵沙煩惱、無明煩惱,這前面我們都學過。我們現在在日常生活當中,實在講不是菩提當家。如果是菩提當家,你就不稱凡夫,就稱你作佛、菩薩,用真心。我們現在是妄想分別執著當家,這就叫凡夫。所以聖凡這個稱呼是這麼來的。佛菩薩覺而不迷,凡夫迷而不覺。迷悟不二,是一種體起了兩種作用,覺的作用跟迷的作用。佛是圓滿的大覺,菩薩雖覺悟,沒有圓滿。所以這是佛寶,佛寶真正的意思,你要曉得是你自己的覺性,這是佛寶,叫自性佛,就是自性覺。



    入佛門,老師首先就把這個傳授給你,這是修學佛法的總綱領、總目標、總的方向。學佛為什麼?學佛就是恢復自性,自性覺是佛寶,自性正這是法寶,自性淨就是僧寶,不在外面,外面是假的不是真的,真正的因是自性三寶。法,這是個總代名詞,自性所現,像惠能大師所說的,能生萬法,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。萬事萬物,大乘教裡面通常用六個字,全都包括了。第一個是性,就是自性,第二個是相,相就是能生的萬法,萬法裡面有事、有理、有因、有果,所以「性相、理事、因果」,把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統統包括了。用一個名詞來代表,就是法,所以法是總代名詞。三寶裡面統統講自性。法是自性正,正知正見,對於一切法你能夠完全理解,你很清楚、很明瞭,沒有錯誤、沒有偏邪,叫正知正見,這叫法寶。如果說迷了,迷了我們的知見就不正,就變成邪知邪見,那就錯了。



    第三個是僧,僧是和合的意思,和睦、和諧,就是這個意思。清淨就和諧,自然和諧了,煩惱習氣都沒有了,清淨心就現前。在我們這個經題上,清淨就是僧,平等就是法,覺就是佛,所以經題上有三寶,清淨平等覺,就是佛法僧。三寶是我們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,現在迷了,全迷了。學佛沒有別的,就是幫助我們破迷開悟,把三寶找回來。三寶的功德無量無邊,找回來之後,真正是幸福圓滿,得大自在。僧是清淨,淨而不染。染污就是煩惱,染污從哪裡起的?最初一個錯誤的觀念,就是執著有我,末那識裡面我見,見就是一個錯誤的概念,有我,這邊後面會講到。有我就跟著我一起起來了,我貪,相宗末那識裡面講我愛,我愛就是貪,我貪;我慢,就是瞋恚、傲慢;我痴,你看貪瞋痴,三毒煩惱是跟著我來的。這個三毒煩惱是一切眾生疾病生死的根源,如果這個三毒斷掉,不但你沒有病,生死也沒有。可是先決的條件,沒有貪瞋痴,得從無我才能達到。只要有我,肯定就有貪瞋痴,麻煩在此地,它是跟著我來的。



    你看《金剛經》上一開頭就告訴我們真話,「無我相,無人相,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」,你要找我,真找不到,我在哪裡?找不到我。所以要真正去修觀。在我們這個身上,你說頭是我,那手腳就不是我,我只有一個,不能有很多。成佛將來你只能成一尊佛,不能成好多佛,頭成個佛,腳也成個佛,手也成個佛,你成那麼多佛?沒這個道理,你只能成一個佛。所以你在這個身體,頭目腦髓、五臟六腑,找不到,哪來的我?我在哪裡?小乘就用這個方法,找來找去,知道真的沒有我,他就接受了,就能把身見破掉,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,這身上找不到我。身見破了就證須陀洹果,入聖人之流。雖然沒出六道輪迴,永遠不墮三惡道,天上人間七次往返,就證阿羅漢果,就超越六道輪迴。所以我們修行頭一關,這一關是最難破的,這一關破了,往後就容易多了。頭一關就是破我見,把我見破掉。



    我見連帶貪瞋痴都斷盡,那就是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。到這個時候,你發現有個真我。真我是什麼?真我是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法統統都是我,宇宙萬有跟自己合成一體了。大乘經的名詞叫法身,你證得法身,證得法身就是法身菩薩,法身菩薩把我找到了。法性是我,是我的體;法相是我,是我的形相。三德祕藏證得了,就是你找到了,法身、般若、解脫。般若就是佛性,自性本覺。解脫,那是起作用,得大自在,《華嚴經》上講的四種無礙,理無礙、事無礙、理事無礙、事事無礙,真解脫。你看我的體、我的相、我的作用,真我找到了,自性是體,般若是相,解脫是用。有真我,你要認真我,不要認假我。真我,禪宗所說的「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」,那就是真我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是法性,是法身。



    學佛首先第一堂課,老師傳授你三皈依,就是把佛法終極的目標傳授給你。你學佛學什麼?就是修的佛法僧。佛法僧是印度話,換成中國意思,就是修的覺正淨,就是修的我們這個經題上清淨平等覺,清淨是僧,平等是法,覺是佛,不是修別的。清淨平等覺你證得圓滿了,恭喜你,你成佛了;認真修學,確實契入境界而沒有圓滿,這稱之為菩薩。這佛法僧不能不知道,沒有迷信,這是大學問,三寶全講的是自性,自性覺、自性正、自性清淨。



    到西方極樂世界,聞是音者,這個音是什麼?西方極樂世界佛說法的音聲,樹木花草,風吹動所發出來的音聲,流水的音聲,耳根所聞到一切音聲,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。這一句你就懂得了,念佛,心覺悟了;念法,心正了;念僧,心清淨了。在西方極樂世界,耳根所接觸一切聲音都能幫助你回歸覺正淨,是這個意思。我們在這個世間,非常想清淨、想平等、想覺悟,偏偏是迷惑顛倒,迷而不覺、邪而不正、染而不淨,我們今天這三寶是一百八十度的轉變,我們是迷、是邪、是染。迷邪染這才造業,造無量無邊的罪業,感得苦報,今天社會大亂,地球災變異常,人心惶惶,無所適從,這迷邪染造成的。人要能夠改變心態,從迷邪染回歸到覺正淨,社會秩序恢復了,地球自然的災變也就化解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世尊常說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遍法界虛空界所有的現象,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大乘經裡面講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人人皆是佛,人人皆是菩薩,回頭就是!



 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368集




 


 



淨空法師:供佛的心態



 


供佛跟學佛常常是連在一起的,學佛,縱然是個小茅蓬,茅蓬裡頭一定有個佛堂,佛堂裡面一定要供佛菩薩形像,那是道場。最重要的,這個道場有真正修行人,如果沒有真正修行人,這供佛地方也是個道場,不能說它不是道場,它對於一切眾生影響不大。這個影響有正面的、有負面的。


 


負面是什麼?是一些人到這裡來求佛菩薩保佑他升官發財,這是負面的。他到這來燒香拜佛目的何在?是來求福的,這屬於迷信。以為我拿這些金錢來供養佛,佛會保佑我,這種心態就錯了,不但佛不能保佑你,你已經在造了罪,自己不知道。什麼罪?你把佛菩薩當作貪官污吏,你賄賂他,希望他給你好處,有交換條件的,你把佛菩薩看作什麼人,這就是罪過,你對佛菩薩沒有尊重心,完全是利益交換。


 


我還聽說,真的事情,不是假的,賭徒到賭場去賭博,先去在寺廟裡面拜佛供佛,希望佛菩薩保佑他能贏錢,贏完錢之後再來還願,結果輸了。輸了怎麼樣?回去把佛像砸掉了,這個佛不靈。你說他造孽不造孽!惡意砸壞佛像,罪過跟出佛身血是相等的,果報在無間地獄,真冤枉!


 


所以道場裡頭不能沒有道,道場裡頭有沒有佛沒有關係,有道太重要了!有佛得有道,這個裡頭真學佛人,真正明白人,把佛法僧三寶詳細介紹給你,讓你真正對三寶能生起恭敬心,你就有福了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365集


 



2011年7月27日 星期三

淨空法師:用什麼心態向佛許願


 


念佛、誦經、拜懺,不具足真誠恭敬之心,怎麼會有感應?


 


在佛門裡面無論幹什麼事情,沒有把我的利益放下,自私自利。你為什麼拜佛?為什麼學佛?為升官、為發財、為求佛菩薩保平安,幹這些事情。佛很慈悲不怪你,求佛保佑你發財,能不能發財?不能,佛沒這個能力;求佛保佑你平安,佛有沒有這個能力?也不能。換句話說,你在佛面前許的願想求的,一樣都得不到。


 


這經上講得很清楚,你要求什麼東西。你自己那個心要改。你心行不正,佛菩薩幫不上忙;心行正,幫得上忙。所以佛幫得上忙的時候,還是你心行正,你自己修行有功德,佛能幫上忙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366集



 


 



淨空法師:身體需要用心照顧嗎?


 


我們都希望身體好,不要有病痛,我們修行功夫能得力,那身體能不照顧嗎?你把心都照顧在身上,心住在身上,錯了。心住在阿彌陀佛上就對了,心住在阿彌陀佛上,這身怎麼樣?身決定健康長壽,為什麼?你沒有病了。你因為心住在你身上,你的病就沒辦法好,那是個妄念,錯誤的念頭。你要曉得,身是境界隨心轉,你心是阿彌陀佛,身就轉成阿彌陀佛金剛不壞身,最健康的。但是這個道理你也聽了,不相信,還是要想辦法照顧身體,這就講你有疑惑,不相信!


 


佛菩薩慈悲恆順眾生,給你講了不信,不信就隨你吧,你還要搞什麼醫療保險,還要搞什麼保健,隨你去吧。真相信的人真的得方便了,不找這些麻煩了,心才能專一。


 


佛陀在大小乘經裡頭,告訴我們一個祕訣,我們也知道,但是就用不上;用上了,你曉得多自在!這一句話是什麼?「制心一處,無事不辦」。無事不辦,制心一處,成佛行不行?行。連成佛都能辦,其他的還有什麼不能辦的!


 


我們今天在此地就是給諸位報告,制心一處這一處是哪一處?阿彌陀佛。佛沒有講哪一處,佛講原則,任何一處都行,為什麼?你得定了,你心只要專一就得定,定開智慧。我制心一處在阿彌陀佛是無比殊勝,立刻得阿彌陀佛威神加持,跟阿彌陀佛馬上就通了。為什麼不通?你心不專一。我們的心就像光一樣四面八方發射,遍照一切,如果把這光集中成為一束,我們今天講雷射、激光,那個光就很厲害。你看現在這個散的光,電散的光隔一張紙都不能透過,沒有這個力量;如果把它集中變成激光、變成雷射,連鋼板都能穿透。現在醫療上運用激光省事,它那個把光線集中一點,像針尖那樣那麼一點點大,非常管用。所以制心一處,問題就解決,八萬四千法門,門門都是制心一處。


 


我給諸位報告,我學了這麼多年,諸位真正能把心放在阿彌陀佛上,我心就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就是我心,給諸位說,什麼樣災難沒有了。災難是眾生的,災難與我沒分,我在災難當中得大自在,一點都不假,為什麼不幹?為什麼還要三心二意、還要胡思亂想?這是古人所謂自作自受,你不能怪人。你真懂得,真回頭把心放在阿彌陀佛上,你才真正感佛恩,你才真正曉得這種殊勝的利益不可思議。
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365集




 



 


 


2011年7月26日 星期二

淨空法師:放下身心世界,提起正念


 


古人所講的「口念彌陀心散亂,喊破喉嚨也枉然」。我們今天念佛全都是這樣子的,妄念太多了,七情五欲放不下,讀經聽教聽不懂,所以沒有效果。沒有效果怎麼樣?就懷疑,到底這法門是真的是假的?不懷疑這個,懷疑自己的根性,大概這個法門不適合我,我得另外選個法門,這是不能成就的原因。


 


要怎樣念佛才相應?大勢至菩薩講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大勢至菩薩是修念佛法門成佛的,告訴我們的方法八個字,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。瑩珂法師閉上寮房的門三天三夜,就用這個方法,都攝六根是什麼?萬緣放下。凡夫六根往外跑,眼緣色、耳緣聲,它往外面跑,他心是散亂的。都攝六根是什麼?把心收回來,眼不緣色,耳不緣聲,你心是定的。不放下怎麼行?念佛堂堂主常常提醒大家,「放下身心世界,提起正念」,這是念佛堂堂主的口頭禪,時時刻刻在提醒大家。


 


淨念,清淨心念佛,怎樣叫清淨?第一個不懷疑,第二個不夾雜,我們一般人做不到。有懷疑自己不知道,不明顯。但是夾雜太明顯了,念佛的時候有妄想在裡頭,夾雜著妄想,聽經的時候夾雜妄想,念經的時候夾雜妄想,這難免。


 


你看印祖《文鈔》裡面所講的,有念佛的老居士向他請教,修淨土念了三年,一支香,中國人以前算時間是用香來算的。現在科技進步鐘錶很便宜,在古時候鐘錶非常貴重。對於時間,佛門裡面、寺廟裡面都是用香,長香一支香大概一個半小時,普通香是一個小時,所以叫一支香。一支香裡面念這個佛號還有五、六個妄想,不錯了,印祖聽了報告:難得了,你的功夫不錯了。一支香裡頭一個妄想都沒有,那功夫成熟了,你才能有感應。


 


為什麼會夾雜著妄想?你沒放下,真放下就沒有妄想了,所以功夫全在放下!這麼多年來,我常常勉勵我們同學,放下自私自利、放下名聞利養、放下五欲六塵、放下貪瞋痴慢,我講這十六個字,這十六個字是起碼的功夫,不是很深,就是你剛剛達到這個標準。你能把這些東西放下,你一支香裡面頂多一、二個妄念,不會很多;功夫念得純熟,三年五載一支香裡頭就一個雜念都沒有了,你就得念佛三昧了。得念佛三昧不必歡喜,為什麼?不念佛時候還有雜念。必須要念到不念佛的時候也沒有妄念,那就叫功夫成片。功夫成片是最低的一心不亂,生凡聖同居土,決定往生。


 


功夫成片也有深淺不同,功夫深的人他就能往生自在,想什麼時候去什麼時候可以去,想在這裡多留幾天也無所謂,他隨時可以去、隨處可以去。所以這個法門,善導大師給我們說叫「萬修萬人去」,沒有一個不成就,法門的殊勝,是八萬四千法門都不能跟它相比。


 


那今天問題在哪裡?問題是我們不肯放下,菩薩教我們都攝六根,偏偏不肯都攝六根,那你就沒有法子了。所以真修行的人,什麼都放下,別去管它了,連度眾生這個念頭都要放下,為什麼?你度不了!你發的度眾生的心,所謂是心有餘而力不足,自己度自己都度不了,你怎麼能度人?所以我們是凡夫一定要承認,凡夫是以自度為第一,度眾生附帶的。


 


佛不度無緣之人,什麼叫有緣?這人我認識他,他能信、他能理解、他能放下、他肯念佛,這個人有善根,度一個是一個。這樣的善根福德因緣的人不是多,不是很多,確確實實千萬人當中,難得有一、二個;大多數學佛的人都是來玩的,不是真的,你要搞真的,他就不來了。


 


這從前我跟李老師學教,老師常常說現在的這些念佛人,他來幹什麼的?他來消遣的,在家裡待著無聊沒地方去,到寺廟、到道場來消遣,他不是真幹。消遣的人我們也讓他來,為什麼?給他種一點善根,比到一般娛樂場所消遣總還要好一點,給他種點善根,不要指望他,他這一生能往生,那是靠不住的。所以念佛的人多,往生的人少。我們對於這些事實真相了解清楚,我們要避免,障礙往生的緣要斷掉,成就往生的緣我們要掌握住,我們才決定得生!


 


《淨土聖賢錄》裡面、《往生傳》裡面,所記載的不是完全的,許許多多真正往生的人沒人知道,所記載的那是一般人曉得的。知道這個法門廣大,真正要修、要成就不是難事情,因為它沒有叫我們斷煩惱。斷那就真難了,可以說我們沒有這個本事。它的方法是叫伏煩惱,用這句佛號,佛號念得很得力把煩惱伏住了,煩惱沒有空隙夾雜進來,這就叫伏煩惱。還有妄想雜念夾進來,就是你功夫不得力、你伏不住,煩惱還是跑進來了,雜念還是跑進來了。


 


我們懂得這個道理,常常用這個來勘驗自己的功夫,自己就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不需要去請教人、去問人。問人,人家也不會告訴你,人家告訴你都是恭維你、讚歎你,不會說你不是的,所以現在修學要靠自己。從前老師給你說真話,同參道友給你說真話,你的父母長輩給你說真話。現在沒有了,現在不敢講了,怕你不高興,跟你結冤仇那何必?所以冤家宜解不宜結,喜歡聽什麼讚歎幾句,反正都不是真話。


 


這是這個時代修行,幫助你的人少了,要靠自己、要靠經教,天天不離經教。經教要用真誠、恭敬心去對待,你才能得利益;沒有真誠心、沒有恭敬心,你得不到利益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358集


 



2011年7月25日 星期一

淨空法師:世間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、七情五欲,誰愛統統給他去



 


我們學淨土要學這一招,你就學對了,這個世間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、七情五欲,誰愛統統給他去,不必障礙他,他喜歡都給他,我們不要。


 


我跟韓館長相處三十年,我們的相處非常和睦。原因是沒有利害,她要的我不要,我要的她不要,這個合作就好。她要名聞利養全給她,我要的是什麼?每天妳給我找機會,我能夠上台講經,就這麼單純條件。聽眾,三個五個、十個八個都可以,練習講經,學講經。我們相處三十年,三十年真的這個沒有中斷過,這三十年成就了,成就之後她走了。因為這個念頭,就是享福的這種念頭她沒有忘掉,所以她死了她不是到極樂世界,她到天道去了,繼續享福報。現在到極樂世界去了,大概現在覺悟了,天不究竟,還是到極樂世界好。護持淨土法門,跟阿彌陀佛的緣深,只要想去,她就能去得成,業因果報絲毫不爽。


 


我們這一生,什麼都不要。韓館長往生,道場,她在的時候統統是用她的名字,我們沒有成立董事會,兒子要,全部給他。那個時候悟道,悟字輩的人不服,要起訴打官司,我給他們大家磕響頭,懇求千萬不能做這個事情,做這個事情我們就不像學佛的人了。學佛的人相信因果,命裡有肯定有,丟不掉的,全部給他,我們到新加坡。新加坡住了將近四年,我們到此地。我們的修學環境、生活環境不斷的在提升,大家覺悟了、明白了,真的不是假的,命裡有,走到哪裡都有人護持。相信命運,不會做錯事,你心安,不求。


 


真正做到於人無爭,於世無求,誰要,只要我有,統統給你,我一點都不吝嗇。愈施愈多,這是我們六十年的經驗。布施施了,愈施愈多。施財,財我也不曉得從哪來的。我這兩年,你看,買了一百套《四庫全書》,五百萬美金,這一次我又訂了兩百套《薈要》,《四庫全書薈要》兩百套,印了十萬套唐太宗的《群書治要》、十萬套的《國學治要》,總共五百多萬美金,這兩個合起來一千多萬。錢都付清了,我不要人再給錢給我,要給我錢我還得想去替你怎麼用。我現在老了,不想這個事情,什麼事都不想幹了,除了講經之外什麼都不想幹,活動也不參加了。現在好在什麼?後繼有人,我都讓年輕人代表我參加國際活動。我現在就願意住在一個地方,每天四個小時講經,好!真舒服,樂此不疲。我將來往生希望往生在講台上,講完之後給大家告別,「我走了,到極樂世界去了」,這個多自在。


 


所以,學佛能有多大成就全在你放下多少,這是我學佛六十年得到的經驗。你放得愈多,你得的愈多,你悟得愈多,無論在方方面面你都會得大自在,祕訣就是放下。你不肯放下,那就是業障,那就麻煩了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357集


 



 


淨空法師:怎麼樣能在境界上不動心

 


 


 



我們真正想成就,決定不要受外頭影響,這個事情很難,非常非常困難。你在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你去觀察,哪個人不受影響?


 


這菜好吃一點多吃幾口,這就影響了。那個不合口味,一筷子也不夾,不就受影響了嗎?別人讚歎你幾句,好開心,罵你幾句,心裡就很難過,你就受影響!這就是在考驗,我這麼多年來學佛,我就把境界當作考驗自己,時時刻刻要通過考試。這個考試是什麼?怎麼樣能在境界上不動心。


 


古人講的,經典上說的,以平常心對待,平是平等,常是永遠是這個樣子。這個裡頭必得看破,看破你就記住一句話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。如果常常能想到彌勒菩薩所說的,「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,念念成形,形皆有識」,就明白了。


 


那就像《心經》,「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」,五蘊是什麼?就是小光子,就是彌勒菩薩講的這一念。你看一念它有形,形是色,它有識,識是受想行識,它有這個東西,這個就是有精神,這就是五蘊。這是什麼?所有一切物質、精神的基本,這是最小的,基礎,觀音菩薩在這裡照空,所有精神現象、物質現象都是這個的一合相,《金剛經》上所說的,都是它們組合的,基礎是空,組成再好的全都是空,沒有一樣不是空。所以《般若經》上講的是真話,「一切法無所有、畢竟空、不可得」。我們在這個境界多自在!


 


眾生有苦有難我們看到了,我們知道苦難從哪來的,我們也知道怎樣避免這些苦難,他不願意受的,知道!自己受不受干擾?不受干擾。做再多的好事,夢中佛事,水月道場,不是真的。所以,永遠是如如不動。


 


《還源觀》上的四德頭一個「隨緣妙用」,隨緣就是遇到了,遇到就有緣,該做的做,不該做就不做,無論是做與不做,絕不受干擾。經上講決定不受染污,這叫真功夫,這叫定慧。定慧裡面就具足圓滿的戒德,定共戒、道共戒,定裡頭有戒,道裡頭有戒,道裡頭有戒、有定。這都是自性本定,自性本來具足的智慧,本有的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363集




 



 


2011年7月24日 星期日

淨空法師:在家學佛,家庭就是道場


 


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,抵得在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,為什麼?西方極樂世界平平安安,進步很慢。這個世界大風大浪,你能禁得起,進步好快,禁不起,墮落也很快,西方極樂世界絕對不會墮落,只有進沒有落。但是這個地方大起大落,你要禁得起的話就大起不大落。


 


所以確確實實,我們在這個世間修行,什麼都能夠受得了,順境逆境、善緣惡緣都能如如不動在這裡練,到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,這不是不可能,為什麼?真放下了。你不是真放下,你禁不起,你會受外面境界影響。真放下就無所謂,什麼樣的大風大浪,我如如不動。


 


這個世間是苦難的人多,天天跟這些人接觸,慈悲心增長,修大慈大悲。


 


修行,記住在生活當中,經教裡面的理論變成我們的思想見解,經典裡面種種教訓變成我們的生活行為,處事待人接物處處都行菩薩道。菩薩道就在日常生活當中,在家學佛,家庭就是道場,你的家人就是你第一個得度的對象,你真正修得好,你的家人怎麼不歡喜?怎麼不佩服?


 


得真幹!把經上所講的全都做出來,你自然就感動一家人,一家感動,肯定就感動你的鄰居,鄰里鄉黨,這叫真正行菩薩道。


 


 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364集



 


 



2011年7月22日 星期五

淨空法師:隨緣,沒有妙用,就成了隨緣造業


 


觀世音菩薩「反聞聞自性,性成無上道」,性成無上道,明心見性。見性不是在經本上見,是在日常生活當中,在六根對六塵境界裡頭見性,從有裡面見到空,從動當中見到靜,從雜亂裡面見到平安。一切法無一不是自性,法法皆如,法法皆是,叫思道,別胡思亂想,想其他的全錯了。


 


世間人所想的財色名食睡,七情五欲,他想這個,錯了。在佛法裡面想多做一點好事,多度眾生,多積德,比世間人想的稍微好一點,還是錯了。為什麼?向外攀緣,六根不清淨。大乘教裡面教給我們隨緣妙用,你雖然隨緣,你不是妙用,不是妙用就要記住,造業,隨緣造業。


 


說實實在在的話,我們念頭才起,《還源觀》上告訴我們,念頭才動就周遍法界,遍法界虛空界全都接收到了。我們的這個身就好像一個電台一樣,念頭一動發射出去,遍法界虛空界全收到,沒有人不知道。有接收到,但是不知道,那是什麼?那是那個機器有故障。我們現在這個機器就有故障,十方世界那個資訊從來沒中斷,我們在接收,但是接收不知道,沒有感覺到,這機器有故障,不靈了,麻木不仁,不是沒收到。六道凡夫迷了自性,原因在此地。


 


如果我們修行,心清淨了,你就能收到一些信息,愈清淨愈靈敏,你所收到的你感受的就愈多。如果你心思一亂,這個能力立刻就失掉。可是我們發出去的,我們念念都沒有間斷,我們發出去我們的思想,精神的波動,我們的造作是物質,這身體的這個波動,統統遍法界。諸佛菩薩收到,他清楚,他不迷惑。天地鬼神也能夠收到,有些天地鬼神比我們厲害,為什麼?他有修行,只要有修行的全都能收到。有修行的人是心清淨,清淨心特別敏感,靈敏。所以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不能不謹慎。


 


佛在大經上說,我們自己所造的一切業,不但發射,而且我們自己還保存資料,有資料庫,這個資料庫是什麼?阿賴耶。阿賴耶裡面收藏這些種子,就是你的檔案,永遠不會失掉。這個資料庫可堅牢了。無量劫中,世界有成住壞空,這個資料庫不會壞,為什麼?這個資料庫不是物質,它是精神現象不是物質現象,所以它永遠不壞。


 


大徹大悟的時候,這些資料重新整理過了,轉識成智,把你裡面所有的資料一轉變都變成智慧,這個智慧叫後得智,無所不知。般若無知是根本智,從根本智起後得智,無所不知。所以煩惱無盡不怕,一轉變之後就智慧無盡,煩惱沒有了,智慧就沒有了,轉煩惱成菩提,貴在轉變。


 


特別是我們生活在現代的局面,災難頻繁,最重要的把心轉變過來,我們學佛這麼多年,常常講的純淨純善,重要!我們是純淨的心,純善的心,就沒有災難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一個大地震,一個大海嘯,我們也完了,身體沒有了,身體是假的,身體不是我,純淨純善的意念是真的,它到哪裡去?它到極樂世界去了。我們知道大災難當中死的那些人,阿彌陀佛在場,與佛有緣的人看到佛,沒有緣的人看不到,佛統統接引走了,一點都不假。這是真的,那我們就得真幹,我們才能成就。


 


所以從早到晚,日日月月念佛不能間斷,世緣必須放下,全是假的,不放在心上。遇到有緣,應付它,應付很認真,做好榜樣給世間人看,不能做壞樣子,要做好樣子。報佛恩,讓社會大眾看那是學佛的人,學佛好,這是報佛恩。如果要讓別人毀謗佛,那我們就錯了;我們要表現的讓別人讚歎,不能讓人毀謗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364集


 





淨空法師:遊戲人間


 


《般若經》上,《金剛經》大家常讀,不學佛的也念《金剛經》,這在古時候讀書人一定會讀這部經,經上說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。既然是虛妄,你就不應該在這個虛妄相上起分別執著,起心動念要控制它、要佔有它,那大錯特錯。


 


當體即空,了不可得,從世尊跟彌勒菩薩對話當中,你就了解事實真相。所以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,他的態度正確,什麼態度?遊戲人間。


 


就像我們現在出門觀光旅遊,可以用這種態度,到這個世界上來觀光旅遊,決定沒有控制,決定沒有佔有,我到這來玩幾天就走了。住旅館,旅館不是我的,但是我住了幾天,我有使用權,沒有所有權。這個宇宙,我們在這統統要作如是觀,我們有使用權,決定沒有所有權,你認為是你所有的,錯了,那是妄想。所以佛教給我們隨緣而不攀緣,這就對了,了解事實真相,一切隨緣。


 


《還源觀》上的四德,第一個「隨緣妙用」,妙用就是,妙用對它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,妙!隨緣當中不失清淨心。《無量壽經》上告訴我們「清淨平等覺」,隨緣不妨礙清淨平等覺,沒有失去清淨平等覺,這是佛菩薩應化在世間。清淨是沒有絲毫染著,平等是沒有高下,覺是沒有迷惑,這叫妙,妙用指的是這個。


 


這是「慧心安此」,安在這個境界裡頭,這個境界我們把它稱為自然,自然現象。自然現象它能夠生精神現象,精神現象就有執著,起心動念有分別、有執著,全起來了。雖然非常非常微細,它已經變質了,變質,外面境界也變了,一真法界是實報土,它就變成十法界。如果分別執著很嚴重那就變成六道,極其嚴重就變成三途,都不是真的,


 


自己變自己去受,所以叫自作自受。佛菩薩把這些事實真相告訴我們,讓我們從這個地方覺悟,覺悟之後一定要放下,不放下那又迷了。所以看破之後立刻放下,放下幫助你更進一步的看破。這個樣子你的境界不斷向上提升,提升到究竟圓滿那就是妙覺果位,回歸自性,回歸常寂光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362集



 


 



2011年7月21日 星期四

淨空法師:與佛不相應的原因


 


經典上古大德常說,「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」,我們念總是不相應,從來也沒有去想想這不相應的原因在哪裡?到底為什麼不相應?為什麼別人相應我不相應?


 


所以我們要能常常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,這是智慧。所有一切障礙統統解除了,我們問題解決了,你在這個世間,這世間是什麼?這世間就是極樂世界。從什麼地方顯示出來?從你快快樂樂的面孔顯示出來,從你真正見到阿彌陀佛顯示出來。阿彌陀佛在哪裡?你的心是阿彌陀佛,你看一切眾生全是阿彌陀佛;你的願是阿彌陀佛,你看一切眾生也都是阿彌陀佛,為什麼?境隨心轉。你的境界沒轉得過來,所以什麼都不是。


 


放下不容易,看破更難,真看破了放下很容易。放不下,我們有個警覺心,放不下就是沒看破,就是對於事實真相了解不夠透徹,怎麼還有這種習氣毛病障礙我?


 


往生極樂世界方法確實簡單,一句名號。一句名號要把妄想分別執著念掉,不是真正滅掉,你要把它念掉,它不起作用。這什麼?伏煩惱,生凡聖同居土。要是把它真甩掉、斷掉,那就不是同居土,那是方便有餘土、實報莊嚴土。

 

    我們念佛,平常講很用功,縱然是一天十萬聲佛號,或者像黃念老,難得,一天十四萬聲佛號,如果他沒有放下,去不了。並不是說每一個念佛人都往生,念佛人沒放下他就去不了。


 


     世法佛法裡頭,只要有一樁事情沒放下,他福報大,造的惡業少,他生天,或者又到人間來;如果他造的惡業勝過善業,他就到三惡道去了。這樁事情,灌頂法師講得清楚,念佛人一百種不同的果報。


 


     我們念佛為什麼?為什麼念佛、為什麼求生極樂世界?這個要學惠能大師就沒錯,我為什麼念佛求生極樂世界?為成佛,我為這個,不為別的。為什麼要成佛?為普度眾生,只有成佛才有智慧、神通、能力來教化一切眾生。這個願跟阿彌陀佛的願、跟十方諸佛如來的願完全相同。不是為自己求安樂,不是為自己升官發財,不是為自己得大福報、大智慧,不是,你有個為自己就是障礙。



     我們一切是為自己,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。但是要記住,經上講得很清楚,上輩往生、中輩往生、下輩往生,下輩是同居土,中輩是方便土,上輩是實報土,上中下三輩往生條件是相同的,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,相同的。


 


     菩提心,菩提心是覺悟。什麼叫覺悟、什麼叫迷惑?為一切苦難眾生,覺悟了;為自己,迷了。我這個解釋大家很容易體會。我為眾生裡頭還有一念為自己,你雖然覺悟,裡頭還有一點迷情在裡頭。不要小看這一點迷情,這一點迷情會把你整個覺心破壞掉。


 


     李老師在世常年講經,他用醍醐做比喻,醍醐是天人的飲料,飲料當中最好的,天人最好的飲料叫醍醐。他說一杯,如果這一杯醍醐裡有一滴毒藥放在裡面,整個醍醐都變成毒藥。


 


     這個比喻用意很深,就是你菩提心裡頭還有一點點自私自利那個心,那個心就是毒藥,菩提心就是醍醐,那一點毒藥摻在裡頭,醍醐就不叫醍醐,統統叫毒藥,這個心念佛不能往生。



     我們哪一個人發菩提心沒有一點自私在裡頭?你再反過來想想,那個菩提心發了之後沒有一點點自私自利的念頭在裡頭,真了不起,沒有私心,沒有私心的時候你才能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,你念這一句佛號才跟阿彌陀佛相應,通了,障礙沒有了。一絲毫的自私念頭都是障礙。老實告訴你,不是小障礙,是大障礙。意思就是說,醍醐裡一絲毫毒藥都不能摻雜,要修自己純淨純善的真心。


 


   菩提心是真心,不是妄心,用這個心來念阿彌陀佛,念久了,真的,會把阿賴耶念掉。阿賴耶是妄心,你久久不用它,它自然就淘汰了,不必刻意去斷它,到時候自然沒有了。


 


   所以《論註》裡面講這些人,這些會眾,都是從彌陀如來智慧清淨心中生的。還是比喻,這心量像大海一樣,無所不容。西方極樂世界的聖眾,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,到極樂世界都被阿彌陀佛威神加持,作阿惟越致菩薩,每個人的心量跟阿彌陀佛一樣,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。那是西方聖眾,那一邊大眾,他們心量的樣子、心量的寫照,我們的小心量怎麼能進得去?個個都是那些大心量,個個沒有自己,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。



 


 


 
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353集




 


 



淨空法師:要相信自己本來是佛


 


佛家講覺迷,覺迷的樣子很簡單,你對世出世間法有信心就是覺,沒有信心就是迷。信心從哪裡來的?信心從性德裡頭流出來,這是性德。為什麼知道它是性德


 


中國古聖先賢跟我們講的,做人立身於世不離四科,四個科目:第一個是五倫,第二個是五常,第三個是四維,第四個是八德。五倫裡面,朋友有信,你看有這個信字;五常裡面,仁義禮智信,你看又有一個信字;八德裡頭,孝悌忠信仁愛和平,裡頭又有信字,你看四科裡頭三個信字,這個信多重要!


 


大乘法裡頭,信為道元功德母,能長一切諸善根,這不信怎麼行?信的反面就是疑惑,疑是根本煩惱,貪瞋痴慢疑,大乘經教裡頭,疑是菩薩第一個障礙,對聖人教誨懷疑,對佛菩薩懷疑,對自性懷疑,不知道有性德。


 


就連最普通的醫療,醫療有沒有效果?有的有效果,有的沒有效果,效果從哪裡產生的?從信心。大概總在三十年前,我有一次在美國得到感冒,達拉斯有個中國醫生也小有名氣,我們同修帶著我去看醫生,請他治療。我就給醫生談這個問題,我說醫生跟病人要有緣,沒有緣治不了病,他同意。緣是什麼?病人對醫生有信心,醫生對病人有信心,這個病很容易治好;如果沒有信心,再高明的醫術都治不好。我給他說這個道理,他非常同意,他能接受。我說其實病怎麼好的?至少十分之七是你的信心讓你這身體恢復正常,你好了,醫藥充其量只有三分力量。所以「信為道元功德母,長養一切諸善根」,求學、求道、學佛,這個信心太重要了。


 


淨土修學三個條件,信、願、行,第一個是信。這信怎麼講法?蕅益大師在《要解》裡面跟我們講六個信,六個信裡面第一要信自己,這個很難。第二個信佛,你不信自己,信佛沒用。信自己信什麼?大乘經裡面,佛常說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,你要信自己本來是佛,我們《無量壽經》剛剛念過的,一切皆成佛。你要相信這一句,你這一生很可能就成佛了。你要不相信自己是佛,你怎麼能成得了佛?


 


你看念佛的人多少,信佛的人多少,佛是誰?釋迦牟尼、阿彌陀佛、藥師如來,信這些,從來沒想到自己是佛,所以學一輩子還是學的凡夫,天天念佛誦經禮拜依舊搞六道輪迴,你說冤不冤枉?原因出在哪裡?原因出在不信,這多重要!


 


惠能大師一生成就,你看他見五祖的面,禮拜的時候五祖問他,你來求什麼?我來作佛。你們看《壇經》,他來是要作佛的,真成佛了。你成不了佛,你不想作佛,你不知道作佛。


 


這段經文好!跟我們說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十方諸佛如來教化一切眾生教什麼?就是教他們真正明白覺悟一切皆成佛,你的真誠心、恭敬心就流露出來了;也就是說你自性裡面真心的智慧德相就統統出來了,自然流露出來了。


 


不信怎麼樣?不信,自己有傲慢、有煩惱,你要是不信自己是佛,你所流出來的就是自私自利,名聞利養,貪瞋痴慢疑,你心裡常常流出來是這些東西。這些東西怎麼能成佛!


 


佛性裡頭沒有這些東西,這些東西從哪裡來的?這些東西從阿賴耶來的。你得搞清楚,阿賴耶裡頭有這些東西,自性清淨心沒有這些東西。我們要放下,我們要拋棄,拋棄放下阿賴耶,你不用它,它跟你愈去愈遠,慢慢就消失掉了。你天天喜歡它,天天要用它,它跟你愈來愈親近,永遠離不開,你的麻煩就大了,阿賴耶製造的結果是六道輪迴。


 


《楞嚴經》上佛把這個道理講得非常透徹、非常清楚,告訴大家,你錯用了心。真心有,你不認識它,你不用它,真心沒離開你,真妄和合在一起,你不知道哪是真,不知道哪是妄,把妄心當作真心,叫錯用了心。學佛也學不成就,學一輩子,學一點皮毛,學一點佛學常識,對自己得定、開慧、證果毫不相干。所以你所希求的、所期望的,你這一生得不到。


 


佛菩薩教我們放下,我們沒放下,我們搞錯了,我們把真心放下了,妄心沒放下。世尊為我們講經說法四十九年,講什麼?就是提醒我們,要把真心跟妄心搞清楚,要認識清楚,用真心不用妄心。用真誠心待人接物,你不吃虧,你不會上當。用虛情假意,就是妄心,八識五十一心所,你用這個東西,這個東西是虛偽,這個東西不是真的,它會變,真心永遠不會變。真心空寂,自性就是真心,無住,不可斷滅,這時候不生不滅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272集


 



 



2011年7月19日 星期二

淨空法師:天下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


 


    學佛的人常常處逆境有好處,常常遇到惡人,都幫助他修行。逆境、惡人你都能夠忍受,你都能夠隨順,臨命終時往生有把握。養成這個習慣,什麼樣的羞辱我都能忍受,一笑了之,心上想到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不要計較。


 


   他無論用什麼心態對我,我對他恭敬,我看他是一尊佛。他本來是佛,他現在迷惑顛倒,做錯這個事情,他要是清醒的話,他不會做出這個事情出來。要能體諒他,沒有一絲毫懷恨,還有感恩,我們自己是大幅度向上提升。如果他對待我這個態度,我心裡難過不高興,我就下降了。是升是降、是善是惡,都在自己一念之間,與外面境界不相干,這個道理你要懂,這個道理很深。人家修行成就怎麼成就的?就在這一念之間他是善念,他能夠恆順眾生,他能夠放下自己的成見,聽從別人的,不跟人相爭,境界就升上去了。如果不服氣,一定要跟他爭個理,你下降了,這口氣是出了,但是自己到三途六道去,錯了!古人有句話說得好,「天下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」,何必跟自己找自己的麻煩?天下確實是無事。


 


    所以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不能不讀,你要是讀明白了你就曉得,善財為什麼一生成佛?樣樣能忍、樣樣能順,真了不起!善緣、順境能忍,不生歡喜心,惡緣、逆境能忍,不生瞋恚心,無論在什麼境界裡,他都保持著清淨平等覺。清淨平等覺,生智慧,不生煩惱,完全是智慧解決問題。無論對善人、對惡人,真恭敬、真供養、真懺悔。行善讚歎,行不善不說,不說話,看到不善的不說話,這叫「稱讚如來」。做的是好事,對他自己有好處,對眾生有好處,讚歎;對自己不好、對眾生不好,不說話、不批評。像李世民所說的,道場好與不好都不可以說。他講的這個跟經典上講的相應,跟十大願王相應。你自己心裡明白就好了,千萬別說,對的,應當學。


 


    中國古聖先賢告訴我們,病從口入,這個喜歡吃,那個不喜歡吃,挑挑剔剔的,吃出一身病來;禍從口出,那就是什麼?隨便批評人。你批評的時候是無意,人家聽了有心,記恨在心,將來找機會來報復,你還不知道怨從哪裡結的。所以學著絕不批評別人過失。要迴避一切嫉妒、障礙,菩薩所在之處,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。這個地方人看到菩薩討厭,菩薩就趕緊走了,為什麼?讓他生歡喜心,這真正慈悲。什麼時候他歡喜的時候,什麼時候再來,不歡喜的時候離開。大乘經教裡頭教導我們的,學了要會用,這就是有智慧,知道進退,什麼時候可以進,什麼時候要退了。


 


    我們一生自己沒道場,一生是隨緣,哪個地方有緣邀請我們就到哪裡去講經。在國外都有時間限制,簽證上的限制,時間到了就得離開。歡歡喜喜,下一次再有緣再來。有的一個地方我們曾經去了七、八次,印度尼西亞我去了十一次。我只知道去次數很多,不曉得多少次數,上次去的時候他們告訴我十一次,看看護照裡的簽證,果然是十一次。


 


    所以,總是要跟眾生和睦相處。他不尊重我,我尊重他,他不喜歡我,我喜歡他,我們的心天天歡喜、天天歡樂,沒有不歡喜的。他毀謗我,我歡喜他,他陷害我,我也歡喜,你要問為什麼?他替我消業障,真的,一點都不假。要沒有業障?沒有業障,那叫冤枉,你能夠忍受冤枉,那功德更大。大幅度向上提升,他幫助我的,我怎麼能不感謝他!


 


    所以你要明理,看事絕不是看現前,要看前後,要看過去、看現在、看未來,你就不會衝動了。感情衝動是非常可怕,那是痴,痴迷,感情衝動。人有理性,他心是清淨的,心是定的,心像止水,像一面鏡子一樣,外面境界照得清清楚楚,如如不動。小小的風波就叫你動起來了,你禁不起考驗,你沒有一點點定力,怎麼會成就?


 


    佛法修行的樞紐在禪定,持戒是方便,因戒得定。八萬四千法門統統都是三昧,八萬四千三昧,不得三昧你就什麼都沒學成。得三昧之後就開智慧,三昧得到不開智慧,你肯定倒退了。為什麼?得三昧的時候你驕傲了,你瞧不起人,認為別人不如你,貢高我慢的念頭生起來,那你就錯了。這種人有,有持戒,戒持得不錯,瞧不起人,認為別人沒有持戒,不如他,看到別人就批評人,這就錯了。持戒的目的是得清淨心,你那個戒持的樣子是不錯,可是看到不持戒的人你就不高興,這是你一點功夫都沒得到,戒是持了,不起作用。修定開慧亦復如是。所以古人講得好,古聖先賢、諸佛菩薩,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面,心永遠是清淨的,不受外頭境界干擾,不為外面境界所動,這叫真功夫,真功夫裡面有真智慧。
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351集



 


 



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

淨空法師:日常生活不失清淨心,處處皆是莊嚴佛土


 


念佛臨終為什麼不能往生?心不清淨,與淨土不相應。為什麼不清淨?沒放下,還有牽腸掛肚的事情沒放下。一樁事情放不下,就障礙你往生。


 


真正想在這一生往生的人,同學們,你要記住,徹底放下。恩愛要放下,怨恨要放下,其他身外之物那就不必講了,你要知道,沒有一樣東西你能帶得去的。你所喜歡的東西極樂世界全有,用不著帶去,實在講你也帶不去。


 


真想去的,心地很單純,就是一句阿彌陀佛、一部《無量壽經》,其他的統統放下,不要再搞了。如果想學其他法門,到極樂世界再學不遲。到極樂世界大家是無量壽,有的是時間。而且你在此地學,你找不到一個好的老師教導你,你到極樂世界去,你有能力每一天親近十方一切諸佛如來,這些諸佛如來在因地他所修學的法門不一樣,你可以找你喜歡的佛菩薩教導你喜歡的那些法門。所以到極樂世界去學習穩穩當當,在這個地方學習浪費時間、浪費精神,而且學不好,把往生耽誤掉了。


 


往生的時候有種種瑞相,都不能證明那是真正往生。有很多人問,我的親戚朋友有沒有往生?當然人家說往生,安慰你,不是真的。真正往生是在他臨走的時候,他告訴大家,告訴身邊的人,阿彌陀佛來接引我,我跟他去了,這是真往生,那就一點都不假。我們雖然沒看見,他看見了,佛來接引他。不是這樣往生的都不可靠。


 


所以我們要把這一生的緣掌握住。緣裡頭最重要的就是清淨心。修淨宗的,你看經題上給我們擺了三個目標,「清淨、平等、覺」。清淨平等覺五個字統統具足,你往生極樂世界是實報莊嚴土,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見到報身如來;如果你往生去的時候,大徹大悟沒有,沒有覺,你有清淨平等,你見的是應身彌陀,方便有餘土的;如果你是得清淨心,平等覺你還沒得到,你生凡聖同居土,你見化身彌陀,真去了。


 


西方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,雖然有四土三輩九品,真的它是平等境界。等級有沒有?真有,但是活動在一起,沒有差別,這也是西方極樂世界跟他方世界不一樣的。


 


我們這個世界,釋迦牟尼佛有實報莊嚴土、有方便有餘土(方便有餘土就是十法界的四聖法界)、有凡聖同居土(就是六道),但是它有隔別,它不在一起。我們的凡聖同居土裡頭,凡夫見不到聖人,聖人見到凡夫,凡夫見不到聖人。


 


在極樂世界,凡聖共聚一堂,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力量成就的,所以這個不可思議。在極樂世界,我們熟悉的這些菩薩,天天都見面,觀音、勢至、文殊、普賢、彌勒菩薩、地藏菩薩,天天見面。每天跟這些人在一起,中國古人說「近朱則赤,近墨則黑」。天天跟這些大菩薩在一起,你不知不覺你就成了大菩薩,天天跟諸佛如來在一起,不知不覺你就成了如來,你就成佛了。在那個地方根本你就不會起心動念,煩惱習氣自自然然淘汰掉,一天比一天少,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長,神通、道力跟佛很相似。


 


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一得到佛力加持,就有能力在十方世界應化去了。十方世界跟你有緣的眾生,他是時時刻刻不斷的送信息給你,這個信息波一念之間周遍法界,你當然收到,收到之後自然就有反應。收到,不是去研究,不是去想想我該怎麼幫他,不是,沒那麼多麻煩,自然的。像《楞嚴經》所說的,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」。他是什麼樣的心量,你應的跟他的心量相等,他會接收到,他能得利益。應該現身幫助他就現身,應身、化身隨他的意,不是隨自己的,自己沒有意思,這一點一定要知道,自己叫無為法身,應化的時候無所不為,無為無所不為。


 


我們今天做不到什麼?我們今天有為,有為就有所不為,就沒有辦法,無為才無所不為。般若亦如是,般若無知,無所不知。我們今天有知就有所不知,麻煩在此地。


 


真正把這些事實真相搞清楚、搞明白,「無」比「有」好,有真差勁。無,才能得到一切法;有,得不到。為什麼?因為真的到無了,它跟自性通了。自性裡面,你看惠能大師說,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。本自具足,你就取之不盡、用之不竭。所以無為才能無所不為,無知才能無所不知,得明白這個道理。


 


無為跟自性相應,有為跟自性不相應。有為是自性裡本具的智慧德相是一樣都不能現前,你必須現學現賣,學得很辛苦,賣的也不誠意。所以最聰明的人聽話,一切放下,這最聰明的人,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,走到哪裡,沒事,若無其事,這叫得大自在。那個時候你就安住了,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是安住。為什麼?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自性清淨圓明體,你安住在自性清淨圓明體上,就是你安住在無為法身上,真正得到安住。


 


不覺悟,沒有安住處;一覺悟,安住處得到了,處處皆是無為法身,處處皆是莊嚴佛土、清淨佛土。所以清淨心重要,日常生活當中不失清淨心,真修行,真的是彌陀弟子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310



 



 


2011年7月17日 星期日

淨空法師:願一切眾生皆成佛


 


    願重要,比什麼都重要,我們要發願作佛,皆願成佛。前面我們讀過「一切皆成佛」,這是阿彌陀佛的心;四十八願,願願幫助一切眾生成佛,那是願。我們不要自私自利,自私自利去不了極樂世界。凡是往生極樂世界的人,跟阿彌陀佛決定是同心同願,他才有感應,同氣相感。


 


    所以我們絕對不可以有自私自利的念頭,我們要跟阿彌陀佛一樣,願一切眾生皆成佛,發願幫助一切眾生早日成佛。這跟阿彌陀佛的心願完全相同,與阿彌陀佛同德同行,同德同行是什麼?我們的願、我們的心要真正兌現,要真正落實怨親平等,這個人曾經毀謗我、羞辱我、陷害我,我還要幫助他成佛。過去這些事情一筆勾消,決定不放在心上,我的心才乾淨、才清淨;把這些事情都記在心裡,這個心就變成別人罪惡的垃圾桶,你專門收集垃圾,錯了!這個錯處是自己幹的,不是別人支配你的,是你自作自受。


 


    學佛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,禮敬諸佛,稱讚如來。他的心行善,稱讚,心行不善不說,不放在心上,不放在口上,這稱讚如來。廣修供養,他有需要、有缺乏要幫助他,主動去幫助他,這叫行菩薩道,這叫德行。


 


    德是你真正得到,得到什麼?諸佛如來的教誨你得到了,你明白了,你覺悟了,你所行的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,那就是同體大悲,無緣大慈,看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是自己,不是別人。眾生苦就是自己苦,眾生得樂就是自己樂,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就是幫助自己離苦得樂。這是事實真相,大乘教裡面所說的諸法實相,一切法的真實相。


 


    早年,我曾經問過一個同學,這個同學也是大學教授,學佛多年,在學校對學生開「普賢行願品」這門課。他來看我,我很歡喜。我提出個問題來考考他,出個題目,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,他到底講的是什麼,你用一句話回答我?我不要多話,一句話。他想了很久,大概有五分鐘,答不出來。我不准他多說,只准他說一句。他倒過頭來問我,我跟他說,我說《般若經》上講的「諸法實相」,你同不同意?他聽了之後點頭同意。諸法實相是一切法的真相,四十九年沒講別的,一點迷信都沒有,跟你講一切法的真相,《般若經》上常說諸法實相。你看,四個字,一句話,就答出來了。跟你講真的你不相信,那就沒法子。講假的欺騙你的,那是魔王、那是外道,那不是佛菩薩,佛菩薩決定是講真的。所以佛法叫正法,字字句句都是真實語。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323集



 


 



淨空法師:契入境界,樂此不疲


  


    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佛講得太多了,沒人相信。很多人會念,他也會講、也會念,他沒做到,他還是散亂心,還是妄想分別執著。他的念頭沒辦法集中,妄想、雜念他沒辦法放下,這是學佛真正困難的地方。


 


    這個不能怪他,為什麼?他迷得太深,他迷得太久,他對於諸法實相毫無所知,雖然天天在聽,聽的是一點皮毛,沒聽懂,沒入境界,入境界一定法喜充滿,樂此不疲。


 


     一天不吃飯沒關係,一天不睡覺沒關係,一天不讀經那怎麼行!這樣的法喜他沒得到。古大德講的話是不錯的,是真的不是假的,所說的「世味」,就世間的味道,人間天上的世味,「哪有法味濃」,跟佛法比較起來它差太遠了,你會完全把它捨棄掉。這個味道濃,那些味道淺。


 


    而且世間榮華富貴你想貪圖它,你要付出慘重的代價,不值得。法味沒有後遺症,快樂無比,要不然我們怎麼會嚮往極樂世界?真的,它太好了。



 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323集




 


2011年7月15日 星期五

淨空法師:善護口業,不譏他過


 


    我們學佛從哪裡學起?從善護三業做起。念老給我們介紹,是把「善護意業」擺在第一,為什麼?這裡講得很清楚,是以意業清淨無染。「意業清淨,身口隨之。於口業云:不譏他過」,把這個放在第一句。那我們就知道,修行從哪裡修起?從善護口業修起。不譏他過,最重要的,像惠能大師在《壇經》上所說的,「若真修道人,不見世間過」,你真正能不見世間過,你就不會造口業,不會再說別人過失了。世尊在這部經上說,也是勸導我們,看別人有過失,怎麼個看法?佛說「先人不善,不識道德,無有語者,殊無怪也」,不能怪他。我們最大的麻煩,最大的困難,就是只見別人過,不見自己過,這是我們一生修行不能成就主要的原因。修行人應該把這個看法顛倒過來,看到別人在做過失,我們怎麼想?那是菩薩做給我看的,我有沒有這個過失?有則改之,無則嘉勉。


 


     這是什麼人這樣做法?給諸位說,《華嚴經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他就是這個做法。五十三位善知識所表演的,這五十三個人有男女老少各行各業,包括社會上不同的行業,善財童子參訪都把他看作是佛菩薩。諸佛如來應化在我們面前,無論是現什麼樣的身相,心目當中他都是如來化身來教我的。不論他做的是善事是惡事,實際上他沒有善惡,他是來表演給我看的。善的境界我有沒有動心?動歡喜心,喜怒哀樂愛惡欲,動了喜,動了樂,動了愛,這都是煩惱。如果看到他是不善的,他在那裡造惡,我們有沒有發脾氣、有沒有怨恨?煩惱習氣都從哪裡斷?在這裡斷,這個地方斷是真斷。怎樣才把它斷得盡?觀法如化,這一切不是真的,這一切當體即空,了不可得,這都是佛經上的話。無論什麼境界現前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你就見到自性,見性就成佛了。叫你別著相,你著相,你是凡夫,你不著相,你就見性。著相,相就產生障礙,見不了真性。所以在此地有一句叫深契中道,我們這日常生活當中就是缺這個,不但沒有深契,根本就沒有契入,境界小小一動,煩惱情緒馬上發作,合自己意思的就狂歡、歡喜!不合自己的意思,立刻就要發脾氣,就要責備別人,全錯了!這樣的修行,從早到晚無不是在造業,無不是在跟眾生結怨。冤親債主何其多,你念念都在跟人結怨。




     這些與我們有緣的眾生,裡面也有智慧的,也有愚痴的,愚痴的怎麼?懷恨,等待報復,這個麻煩就大了。有智慧的,他就算了,饒了你,不跟你計較,這個後頭沒有報復,他饒恕了你。有智慧的人,他就步步高升,他就饒恕你,他還感你恩,為什麼?因為你這個緣讓他提升境界,也就是他把你當作考試,經過這個考試,他及格,通過了,他上升了。他以他修學的功德迴向給你,為什麼?你造作這個罪業,人家饒恕你,這是性罪,你本身是錯誤的,你還是要墮落,所以他把修學功德迴向給你,你將來墮落在惡道,減少痛苦,這是他報恩。六道十法界裡面的事很複雜,你要是不冷靜細心觀察,你看不到。真正看清楚、看明白了,你才恍然大悟,這裡頭有沒有過失?有過失。實際上沒有過失,都是自己一念虛妄的執著造成的,與人不相干,與環境不相干,人事環境都不相干,到最後什麼?古人這句話說絕了,「自作自受」。你不能怪任何人,完全是你自己的意念在作祟,你的念頭千變萬化,這才是真正的原因。



     所以意業清淨應該是放在第一,我們先要學清淨心,先要知道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假的不是真的(講十法界包括六道)。為什麼?它是識變的。相是心現的,沒錯,可是識把這些相扭曲了。相之體就是自性,四聖法界的相,體是自性,六道乃至於餓鬼、地獄、畜生的體,這個相,相之體還是自性,自性裡頭沒有染淨,沒有是非善惡。所以惠能大師見性頭一句話就說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」,你就是見到阿鼻地獄、無間地獄,那些現象,它的性還是清淨,一絲毫染著都沒有。染著從哪裡來的?染著從分別心來的,從執著心來的,特別是執著。你只要不執著,善惡、苦樂、染淨全沒有了。換句話說,它從煩惱生的,它不是從自性,自性裡頭完全沒有。



     菩薩,我們現在明白了,菩薩決定不會指責別人過失。「口業不譏他過者,實由於意業之不見他過也。」意業不見眾生過,所以口業裡就沒有責備別人過失的。也就是像《三字經》上第一句所說的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如何能看到人本性本善沒過失。所以要知道過失是習性,不是本性。習性,我們中國古人講「近朱則赤,近墨則黑」,總是遇緣不同,你跟佛菩薩在一起你就成佛菩薩,你跟聖人在一起你就成聖人,你跟善人在一起你也變成善人,你跟惡人在一起你就變成惡人,就這麼個道理。正因為這個事實真相,教育就重要!我們學佛的人,我們天天跟佛在一起,佛在哪裡?佛在經典裡。佛的光明遍照,佛光在哪裡?經典就是光明。你不相信,你念著它,你覺悟了,智慧現前了,這就是放光,它在引導你,把你自性的般若光明引發出來了。你天天讀經,讀了幾十年,還沒開悟,光沒發出來,那什麼原因?肯定你有問題,問題在你自己,不在經典。同樣一部經典,為什麼那個人念開悟了,我念不開悟?你去問問他怎麼開悟的?人家會告訴你,祕訣是老實聽話,經上教我怎麼做,我就怎麼做,教我哪些不能做,我決定不做。真幹,他真得利益,這個利益就是開悟,他得三昧,他得清淨心,得平等心,覺就是開悟。他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沒有白來,即使證小果,他也非常歡喜,為什麼?這個身,身體,在這個世間叫最後身,這是什麼?業報,業報來的。下一次再來呢?不是業報身,下一次再來是乘願再來,不是凡夫了,佛菩薩乘願再來!



     往生到極樂世界,在極樂世界的人就有這個本事,剛剛往生的人就有這個本事。你真心求他,這個人是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你真心求他,「你托個夢給我,現在你到極樂世界告訴我狀況」,他真來。如果他往生了,瑞相都很好,你這樣祈求,他沒有夢的感應,他沒有往生,他到別的道去了。因為真正往生極樂世界他有這個能力,一到極樂世界,得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威神加持,他就是阿惟越致菩薩,阿惟越致菩薩就有這個能力,有求必應。他是真往生假往生一下就明瞭了。這也是我們明瞭真正修行人,他是不是真的往生了。我們的意念,《還源觀》上講得好,三種周遍,我們念頭才起,周遍法界,一切諸佛如來都收到,收到一定會答應,會給你一個回應。但是他要是到別的其他道裡面去了,那就不行。他要是到西方極樂世界,肯定有這個能力。我們應當明瞭,心地愈清淨,感應力量愈強。有時候我們這個感的力量不強,為什麼?太亂了,太雜了,這個裡面夾雜很多妄念,讓我們發出去的信息很模糊。所以前面讀過的「制心一處」,這是此地講的,這個很重要。心要清淨,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,十念感應就現前。



   我們再接著往下面看,「他者,一切有情也。進言之,則包括有情無情、萬事萬物之一切法。」「他」這個字裡頭,含義非常之廣、非常之大!換句話說,除了自己以外全叫他,這一個字就包括了,你看包括的是有情無情、萬事萬物這一切法。下面四句要記住,「一切無過,本自無染。清淨本然,本自圓成。」這四句是什麼?一切法皆是,一切沒有過失,這要從哪裡看?要從三種現象的本質上來看。像物質現象,像普朗克所說的,德國的量子物理學家,他說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,物質的本質是什麼?是意念。意念的本質是什麼?是波動,頻率非常之快。彌勒菩薩告訴我們,「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」,在這個狀況當中,你去找過失,找不到,才起就滅了。所以這個裡頭你找生滅找不到,生滅都找不到,哪來的什麼染淨善惡?全沒有。這些意念累積起來才有這種現象,有染淨現象,有善惡現象。但是你要曉得,它一個一個念頭都是獨立的。



     我們看這個相續,相續是假的,像看電影一樣,假相。你要看幻燈片,一張一張的,看底片,一張一張,染淨善惡全沒有。凡夫看到銀幕上的畫面,佛菩薩看到它的本質,那一張一張幻燈片的本質,這個裡頭沒有染淨善惡,這個裡面只有清淨本然,一點沒錯。本自無染,清淨本然,不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的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」,他看到了,我們沒看到。換句話說,我們看到是銀幕上的現象,他看到是放映機上的底片。銀幕上是假相,如果我們從這個地方理解了,肯定了,不懷疑了,世出世間一切法確實沒有過失,這些法到底是怎麼回事情?佛用一句話來解答,「法爾如是」,那就是它自然的,它就是這樣的,肯定不可得,幻相,觀法如幻。你看這個一切法,一切法是幻相。一切無過,這是幻相,一切無過。本自無染,清淨本然,本自圓成,都是說一切法。無論從性上看,我們說比喻,無論你是從銀幕上看,還是從放映機底片上看,全是一樣的,這叫中道,這才是你真正了解事實真相,事實真相就是這樣的,沒有過失,沒有染污,清淨本然,本自圓成,圓滿成就。



     「如《首楞嚴》義為一切事究竟堅固。」《大佛頂首楞嚴經》,首楞嚴什麼意思?首楞嚴是梵語,翻成中國的意思是一切事究竟堅固。一切事究竟堅固,就是前面這一句話「本自圓成」,解釋這句話的,實際它就是講真如自性。一切法是現象,現象的根本是自性,離開自性沒有現象。現象原本就是清淨本然的,只要它離開識,離開八識五十一心所,它就是清淨本然,你所看到的那就是一真法界,華藏世界,極樂世界,現的是那個相。如果這裡頭夾雜進去妄想分別執著,它就變成十法界。十法界依正莊嚴跟諸佛如來的報土有什麼兩樣?沒有兩樣,這個要知道,真的沒有兩樣。不一樣,是因為我們的執著不一樣,分別不一樣,這麼多的麻煩,這麼多的糾紛從哪來的?從分別執著來的,離開分別執著,所有一切糾紛全都沒有了,一切意相也沒有了。



     又如《圓覺》上說,「諸戒定慧及淫怒痴,俱是梵行」,這個非常非常不好懂。這句話什麼意思?戒定慧的反面是淫怒痴,淫怒痴就是貪瞋痴,三毒,戒定慧是假的,淫怒痴也是假的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。可是你有我,你有執著,那就真的有,那就不是梵行。戒定慧生人天善道,淫怒痴是三惡道,你不了解真相,你迷惑,它就真變成六道輪迴。你如果了解它的真相,了解什麼?了解你就不執著,沒有妄想分別執著,戒定慧不可得,淫怒痴也不可得。戒定慧是清淨,淫怒痴是染污,統統不可得,自性清淨心裡頭沒這些東西。戒定慧從哪裡來的?因為凡夫有貪瞋痴,所以佛才用戒定慧的方法來對治它。貪瞋痴沒有了,病好了,藥也不要了,病好了還執著戒定慧,又錯了!這不是告訴你了嗎?「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」,淫怒痴是非法,戒定慧是佛法,到那個境界,佛法沒有了,回歸自性。所以佛法你要善用它,經上比喻得很好,佛法是什麼?像過河的船一樣,你要過河一定要坐這個船,到彼岸,你上去,船不要了,你還揹了個船,那你就上不了彼岸。所以它是個過渡的工具,因為佛法也是緣生的。緣是什麼?因為世間人造業、行善這是緣,所以佛才有這些法,如果世間人沒有這個緣,佛就沒有這個法。所以佛無有定法可說,佛無有法可說,說得這麼清楚。



     念老這個地方這句話說得是非常好!我們多念幾句,要把它記住。「進言之,則包括有情無情、萬事萬物之一切法,一切無過」,你要真正把這一句話聽懂了,一切無過。下面三句就是它為什麼無過,底下三句,戒定慧本自無染,淫怒痴本自無染;戒定慧清淨本然,淫怒痴清淨本然,統統歸性,歸到自性就好像全歸到零,它不是一二三四,統統歸零了,佛法深妙就是妙在此地,叫你統統回歸自性,統統歸零,歸到那個起點,什麼事都沒有,完全化解。



 


     「又一切煩惱,畢竟解脫。是故一切平等,無有可譏者。」諸法平等,諸法一味,你還有什麼好批評的?這個事情就在現前。你覺悟是當下,你迷惑也是當下。凡夫成佛太簡單了,當下一念覺悟,你就成佛了,一念迷惑,你就墮三惡道,就在一念,一念覺迷這麼重要,我們為什麼不念覺,要去念迷?會學、不會學,關鍵在此地。話說到此地,是不難。轉境界確實不容易,問題在哪裡?我們迷的時間太久,迷得太深,聽到佛這些話,好像有一點懂,境界扭不過來。這也是事實,為什麼?長時期受煩惱薰習,受佛法薰習的時間太短,所以它不起作用。古人講這一句話那就有道理了,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。淨宗這個一門是第一方便,這一門是什麼?就是「南無阿彌陀佛」六字洪名。你肯不肯用這個來薰習?就像諦閑老和尚教的,諦閑老和尚教別人,別人照這個方法做成功了,非常有效果。他自己還沒做到!那是什麼?緣不一樣。鍋漏匠做了三年,成功了。在世間沒人瞧得起他,愚人,沒有智慧,不認識字,老法師只傳他一句這個佛號,教他念,一天到晚就在念這個,念累了休息,休息好了接著念。他成功的祕訣,老實、聽話、真幹,三年成功了。我們肯不肯真幹?真幹,不會在他之下,三年成佛。他是真的成佛,佛來接引他走的,預知時至,三年的時間把阿彌陀佛念來了。



 


     照經上所講的,你是真誠心,你是真放下了,關鍵在這一句。真放下了,對這個世間沒有一絲毫貪戀了,明天有沒有吃,不管它,不想這些,這全放下了,一心念佛。經教裡面告訴我們的時間是七天,若一日到若七日,你就會成就,這不是假的。


 


     瑩珂法師給我們做了榜樣,這是出家人,破戒的比丘,也是在僧團裡面大家瞧不起他的,他的煩惱習氣很重。他是什麼力量鞭策他?他相信因果,他自己知道他做錯事情,破戒不是不知道,他知道,他知道他將來決定墮地獄。怕地獄苦!地獄太苦了,去不得,所以死心塌地這一句佛號念到底,三天三夜不眠不休,茶水飲食都忘掉,就這一句佛號念下去。有那麼大的決心,那麼大的信心,相信我求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一定會來,有這麼大的信心。三天三夜,阿彌陀佛真來了,告訴他:你還有十年陽壽,你好好的修行,到你命終的時候我來接引你。瑩珂真是聰明,不糊塗,抓緊這個好機會,要求阿彌陀佛,我現在就去,我十年陽壽不要了。這個機會難得!他抓到了。阿彌陀佛就答應他,他說:好!三天之後我來接引你。三天之後往生。為什麼阿彌陀佛不當時把他帶走?阿彌陀佛要讓他做一個影響眾,現身說法給大家看。所以他把房門一打開,告訴大家,跟阿彌陀佛見面了,阿彌陀佛說三天之後來接我。全寺廟人都知道,沒有人相信,這麼一個不守規矩的出家人,造作惡業,關起門三天沒有出來,就說是再過三天他能往生。好在三天不長,大家看著,看著三天之後你往不往生。三天之後,他恭恭敬敬禮請同參道友念佛送他往生。大家也歡喜,真能往生這難得!太難得了,大家都來送他。念佛不到一刻鐘,古時候的一刻是我們現在的十五分鐘,他告訴大家:佛來接我了,我走了。他真走了,這大家相信了。所以阿彌陀佛三天之後來接他,用他的身來表法,告訴大家這個事情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


 


     佛在《彌陀經》上給我們定的日期是七天,決定有感應,沒有感應是你的心不誠。你念佛符合大勢至菩薩跟你講的標準,七天決定成就。善根利的一天就成就,中等善根三、四天,下根的人六、七天,沒有不感應的。念佛三年往生的,這是一般平平常常的人,那就太多了。我們要把這些道理搞清楚,事實真相了解透徹,沒有一絲毫的疑惑,真的大災難來了,決定往生。不要想到糧食,不要想這些東西,七天有一杯水就夠了,七天七夜決定把阿彌陀佛念來,一心一意求生淨土,這不是迷信。所以說什麼災難,災難與我不相干,再嚴重的災難對我沒事。你把災難放在心上錯了,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正確。心裡頭沒有災難,心裡頭沒有惡人,心裡頭沒有過失,一切眾生都沒有過失,一切眾生都是菩薩現身來度我的。他示現的是善法,來試試我還有沒有貪戀的心?示現一切惡法,來試試我還有沒有瞋恚心?善財童子就是這麼成就的。善財童子心目當中,一切法都是諸佛如來,都是來幫助他成就他的,連妖魔鬼怪波旬都是諸佛如來,所以他一生成佛了。榜樣在,典型在,我們還不相信,還要懷疑,那就是自己的業障太重了。



 


     業障是重,這是不能否認的,什麼東西能夠化解?經教,就這一部《無量壽經》就夠了,你一遍一遍的聽。現在我們留的有光碟,聽上十年,你心就定了,意也解了,心開意解,該放下的你真能放下,不假,你的大功就告成了。做錯事情不怕,要知道懺悔,要知道回頭。懺悔,我初學佛的時候,章嘉大師教我,懺悔不是形式,真正的懺悔是後不再造。我知道我做錯了,我把我的錯誤改正過來,這叫真懺悔。我不孝父母,我改過來,真的孝順父母。父母不在了,心裡頭真有,念念不捨,自己修行的功德迴向給父母。為了度父母,我要認真念佛,求生淨土。我生到淨土之後,父母在任何一道,我都能看到,我都能收到信息,我有能力去幫助他,這是孝養父母。以孝心、以真誠恭敬心對待佛菩薩,佛菩薩是老師。我們今天對待老師只有形式,沒有實質,所以沒感應。果然有真誠恭敬,那就像印光大師講的一點不錯,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用我們現在講的這段經文是,你有一分契入;十分恭敬,你就有十分的契入;沒有恭敬心,不能契入。



 


     恭敬心樣子是什麼?能對父母恭敬,能對佛菩薩恭敬,你就能對一切眾生恭敬,平等恭敬,一切平等。我對一切不恭敬,就是對佛不恭敬,就是對父母不恭敬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大乘佛法裡頭沒有階級的,沒有分別的,它是一體的。一個真誠恭敬心對待一切眾生,甚至於告訴你,對待冤親債主,這個人毀謗我、羞辱我、陷害我,甚至於殺害我,我對他都恭敬,我對他沒有怨恨,為什麼?平等的。他對我做出這些行為,是他迷了本性。諸佛菩薩對一切法平等,是他覺悟,他明白事實真相。那我是要做個糊塗人,還是做個明白人?做明白人就學佛菩薩,做糊塗人就學他,學他就造業,還得感受六道輪迴的果報。要是學佛菩薩?我們就能夠平平安安的往生極樂世界,到極樂世界天天親近阿彌陀佛,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。你想,我到極樂世界聽阿彌陀佛講經,聽什麼經?各人喜愛不一樣,你要是問我,我老實告訴你,我聽《無量壽經》,我不聽別的經,一門深入,永遠一門,不改第二門。但是你要曉得,這一門它通一切法門,一經通一切法門都通,一個自性清淨心所流出來的。


淨土大經解演義第299集





 


2011年7月14日 星期四

淨空法師:善護身業,不失律儀


 


     善護身業,不失律儀,「律者,戒律。儀者,儀則」,就是威儀、原則。「《大乘義章十》云:言律儀者,制惡之法,說名為律。」這個制是制止,對於一切的惡要把它禁止,這種法稱之為律。譬如殺生,這是惡法,上面加個字「不」,這個不就是止,制止,不殺生,不偷盜,不邪淫,身三業,殺盜淫。口,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綺語、不惡口,這是口的四種惡口,上用一個「不」把它制止住。起心動念有三個不善的,貪、瞋、痴。不貪、不瞋、不痴,戒律裡像這樣的就稱之為律,它是制止,不許可你造,不能造的。




     罪過有兩種,一種是性罪,殺盜淫妄,這種十惡,十惡是性罪。不學佛的人,沒有受戒的人,沒有受三皈五戒的人,他幹了有沒有罪?有罪,為什麼?它是性罪,它本身就是罪。五戒裡還有個酒,不飲酒,酒是叫遮罪,它不是性罪。換句話說,飲酒沒有罪,為什麼不能飲?喝醉怕你犯殺盜淫妄,是這麼個道理。如果你喝醉也不會做殺盜淫妄,這個酒你就儘量喝吧!怕的是醉了之後,你把握不了自己,你自己做不了主,那你犯罪業了。所以它叫制,這個是遮罪,就是預防過失,它本身沒有過失,防止過失,所以也加上去了。它的道理你一定要懂,你不懂,死在戒律裡是錯誤的。佛是一個非常講道理的人,非常可愛的人,他對人一絲毫不勉強,所以戒律活活潑潑,不是死呆板的。戒律,你一定要懂得開遮持犯,什麼叫犯戒,什麼叫做持戒,你要懂得,你不懂得,你沒法子學習。戒有開緣。開,殺盜淫妄都有開,在什麼情況之下?在利益一切眾生之下,它就可以開。平常呢?平常沒有這些特殊狀況之下,你一定要遵守,那就不准開。



     經上有一個故事,這是真的,好像是波斯匿王的妃子,皇后,持八關齋戒,這一天廚師做的東西不好吃,國王很生氣,要把他處死刑,皇后知道這個廚師是好人,為了要救他,這一天八關齋戒就不持了,陪著國王,讓國王開心,這是開戒,不是破戒,救了人。到第二天國王也後悔,昨天發脾氣把廚師殺掉了,皇后說沒有,他還在,非常歡喜。你看這個持戒多活潑!如果皇后沒有這個舉止,沒有這種善巧方便,廚師真的被殺了。殺了,她也知道皇上會後悔,再找這樣一個廚師不容易找到,一點點小過失,怎麼過去就可以把人殺掉?所以持戒不懂開遮持犯,你就沒有辦法持戒,每一條戒都要講清楚,什麼狀況之下有開緣,它不是死呆板的,就是說靈活運用,在你日常生活當中沒有妨礙。但是開戒決定是利益眾生,善巧方便。



     儀是儀則,跟我們中國講的禮節意思相同。儀是守規矩,有禮,遵守禮節。《大乘義章》第十有這麼一段話,「言律儀者,制惡之法,說名為律。行依律戒,故號律儀。其意謂:所謂為律儀者,防惡止非之法,稱為戒律。」這戒律的意思就說出來了,防止你作惡,制止你做不善的法,這個「非」是不善,佛這些教誨就稱之為戒律。「行為依止於戒律,稱為律儀。」我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守住戒律的規範,決定不能夠違背,佛教我們做的,我們應該做,佛教我們不可以做的,我們決定不做,這叫律儀。小乘經裡面的,小乘的戒律多半是制止,禁止我們作惡,大乘菩薩戒裡面偏重在行善。所以小乘叫止持,大乘叫作持,叫你作,你不作你就犯戒。小乘戒多半是制止,禁止你殺生,你不殺生,殺生你就破戒了。



     譬如大乘戒裡頭,菩薩不好當!在家菩薩、出家菩薩都一樣,你住在這個地方,距離你居住的地方四十里,四十里外有法師在那邊講經說法,你要不去聽就犯戒了。四十里是什麼?一天的來回,你走到那裡去把經聽完再回來,一天。如果說我們這個四十里,需要四個小時才走到,回來也四個小時,就聽兩個鐘點經,十個小時。現在從時間算,不能從里數算,那如果你是坐飛機的話,四個小時飛過來,聽一部經再回去,這是菩薩!你要不能這樣做法,你就犯菩薩戒。所以菩薩講作持,要求你要給眾生做好樣子,你樣子做不好的話你就犯戒了。所以小乘戒好持,大乘戒難持。大乘的止持,就是不准你做的,是論心不論事,不在事相上,譬如殺生,事實上你沒有殺,我恨他,我想殺他,就犯戒了;小乘這個不犯戒,小乘是有行動,結罪,起心動念不管。大乘戒是起心動念,所以大乘比小乘難得多。



     「又《行事鈔資持記》云:通禁制止為律,造作有相名儀。」這律儀兩個解釋得也很清楚。通禁制止,也就是說,對於一切的惡事、惡的念頭、惡的行為,佛是完全把它禁止,這是律的意思。造作有相,這是儀。有相,這相是相好。


 


     「綜上之意」,綜合上面所講的意思。「依止戒律」,我們講依靠,依止是依靠的意思,以戒律為我們言行之依據,我們的言語,我們的造作,必須依照戒律。「體現於行儀,名為律儀。」落實在我們身口意,落實在日常生活,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,這叫律儀。


 


     「又律儀戒者,乃三聚淨戒之一。」三聚淨戒,底下說什麼叫三聚,這是戒律裡有三大類。三大類,第一個就是「攝律儀戒」,所以它是三聚裡的一種。譬如我們受持五戒、八戒(也叫八關齋戒)、十戒、具足戒、菩薩戒,這些戒律都是屬於叫律儀戒。第二類,「攝善法戒」,律儀戒裡沒有的,沒有說到的,但是它是善法,菩薩一定是斷惡修善。譬如吸煙,吸煙律儀戒裡頭沒有,所以有人就說了,佛這個戒上沒有說不吸煙,那更嚴重的,吸毒,鴉片煙、嗎啡這些,戒律上沒禁止,我們可不可以?不可以,為什麼?它那個不是善法,吸毒有害於健康,這不是好事情,雖然戒律裡面沒有,也要遵守,也不可以。這就是把戒律範圍擴大,只要是一切善法,「以修一切善法為戒」,這個善法是利益自己的,對身心健康有益處的,佛雖然沒有說,也要遵守。第三,「攝眾生戒,又云」,還有一個名詞叫「饒益有情戒,以饒益一切有情為戒。」饒是豐饒,益是利益,對一切眾生有很大的利益,佛沒有說,要不要做?要做。利益社會、利益國家、利益人類的這個事情不能不做,你不做就違背佛陀的教誨,這是不能不知道的。



     一定要有智慧,沒有智慧就不能成就,往往會把事情做錯了;有智慧辨別是非善惡,在行為上也要用智慧節制自己,所謂善巧方便。在家跟出家就不同,譬如今天社會就動亂,在家菩薩他可以去參政,出家菩薩決定不可以,這就不一樣。出家菩薩怎樣幫助社會?講經教學,對社會展開勸化。佛門有例子,國家有災難,你看佛經裡頭有《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》,國王發起禮請這些出家的大德來幫助社會化解災難。用的什麼方法?全國,經上講「百位法師」,那個「百」不是一百個人,是圓滿,今天講全國。全國這些出家人嚴持戒律,給社會大眾做好樣子,做模範,講經教學。這就是說,要出家人起來,身教言說,要講經,要做出好榜樣,針對社會的狀況,佛菩薩在經典裡教導我們應該怎麼做法。這個社會缺乏倫理的,跟大家講孝道,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;社會秩序混亂,要勸人遵守國家的法令規章,要遵守倫理道德,因果定律,用這個來勸導大家。



     後人有很多誤會,認為什麼?國家有災難,我們來做法會,誦經拜佛求佛菩薩保佑,這變成迷信了,真的是迷信。佛講得很清楚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佛沒有說災難來的時候,你們大家都要拜佛燒香磕頭,佛菩薩保佑你化解災難,沒有說過。佛菩薩用什麼方法保佑你?用教學,把道理講清楚,災難怎麼發生的,如何化解災難,跟科學家布萊登講的意思是一樣的,教你斷惡修善,教你改邪歸正,教你端正心態,為什麼?境隨心轉。我們人心變好了,山河大地災難就沒有了,它就跟著變好。人身體,心好了,身體就好。為什麼?身是境界,身是隨著念頭轉,你念頭善,你身體沒有一樣不善。一個人天天想阿彌陀佛,天天想《無量壽經》,他身體怎麼可能會變壞?哪有這種道理!如果這個人天天想的是殺盜淫妄、是自私自利、是損人利己,這個人肯定有病。你去檢查,他身體一定有病。為什麼?相由心生,境隨心轉,他用這個方法來幫助你解決。這個方法現在大家承認這是科學,符合科學精神,他不是用迷信。迷信這種祈禱祈福,有沒有效?有效,我講過了,治標不治本,臨時可以舒緩一下,不能治本。這個災難輕一點,時間短一點,過幾天你的毛病又發了,沒治本,你的念頭沒轉過來。要身體健康,一定要持戒修定;要地球健康,也要持戒修定。我們持戒修定就能影響地球,不但能影響地球,能影響太陽系,能影響銀河系。



     所以2012銀河對齊這個說法,佛法是有方法化解的,端正心念,真的能影響銀河,制心一處,無事不辦。我們問釋迦牟尼佛,銀河對齊我們能不能辦?佛會點頭,能。制心一處,真能解決問題。科學也發現了,集體意識的能量非常強大。那麼我們就能在這個地方明瞭了,體會到了,仁王護國就是集體意識,能化解人為的災難,能夠化解自然的災難。得懂理才行,佛法裡頭絲毫迷信都沒有。超度為什麼會有靈驗?沒有別的,就是集體意識。幾個人在一起誦經,端正心念,以這種端正心念來對治這個問題,譬如這個人生病,針對他這個病,他的病就能舒緩,就能化解。但是病人要相信,相信就很快,不相信就很緩慢。不相信也有效果,效果減弱了。他要相信,能配合的話,那力量不可思議。不是沒有理,一定把理講清楚、講明白,大家就相信了。



 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299集



 




 


淨空法師:提升自己的境界,唯一的依靠就是戒律


  


    「《涅槃經卅一》云:戒亦一切善法梯橙」。梯是樓梯,上樓要用樓梯,橙在此地也是樓梯的意思,墊腳的,我們今天講台階,一階比一階高。階是什麼?是一切善法的樓梯,一切善法是登樓,你要登樓你必須要有樓梯。換句話說,我們要提升自己的境界,唯一的依靠就是戒律。離開戒律你用什麼方法提升境界?《華嚴經》上告訴我們,菩薩是五十二個階級,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,五十個,上面還有等覺、妙覺,五十二個階級。這五十二個階級憑什麼上去?全憑戒律。

 


    這個話早年章嘉大師教我的,因為我學佛,是從學術進去的,換句話說,從解門,不是從行門。跟方老師研究哲學,把佛經當作哲學來看待,所以沒有行門。章嘉大師著急,但是也沒有辦法直接叫我從戒律上進修,在當時那個狀態下,我不會接受的,而且我認為什麼?那是迷信。同時對於戒律產生很嚴重的誤解,戒律是什麼?戒律是生活規範,釋迦牟尼佛定的,那是三千年前古印度人的生活規範,我們學佛還得回到三千年前,還要去做印度人,這講不通!你看我一套歪理。所以章嘉大師就很困難,但是他有善巧方便,我每次去看他,他老人家一定,我離開的時候他會送我到門口,送我到門口他會講一句話,「戒律很重要」。就這一句話,這句話我聽了大概幾十遍,所以印象特深。你看輕描淡寫,很輕的,大概別人都聽不到,他送我出門,我跟他靠得很近。


 


    所以他往生了,他往生是特別建了一個火化爐,不是跟一般人一起,特別建造的一個火化爐,甘珠活佛主持他的葬禮。火化之後,我們就在火葬場,他火葬場是特別的地方,不是一般的火葬場,是一個寺廟後面的院子。搭了帳篷,甘珠活佛他們在帳篷住了大概十天,我在帳篷住三天,那時候我還有工作請了三天假,守靈守三天。守三天當中我天天想,我跟章嘉大師三年,他教了我些什麼?印象最深刻的,教我「戒律很重要」。我就認真思考,為什麼他要說這句話說這麼多遍?他沒有勉強我。我終於想通了,世間法跟出世間法不一樣,世間法的禮,我原先把它當世間法看,看錯了,世間法的禮三代就不相同,夏商周。它是什麼?隨著時代、隨著人的生活習慣而修訂的。好像國家的憲法隔幾年要修訂一次,不修訂不適用,社會產生變化了。佛這是出世間法,是要超越六道輪迴、超越十法界的,它不能變,它一變就出不去,就超不出去。我就在這個基礎上,肯定了戒律是聖賢法,你要想做聖人、賢人,一定要這麼幹法,它不是普通東西,它不能變更的,所以才肯定了戒律是不能變更的。


 


    所以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,你要不依這個方法修學,它就不是佛法,那是什麼?世間叫佛學,這是我說的。學佛跟佛學是兩樁事情,佛學,把佛的經典當作一種學術來研究,我從這裡入門的。學佛呢?學佛不一樣,學佛從戒律做起,經典一部沒學過都沒有關係,你只要持戒,你只要念佛,你能夠往生,臨終佛來接引,這是學佛,這個要分清楚。不想出六道輪迴,搞佛學;想出六道輪迴,想往生極樂世界,那你一定學佛,你不學佛你去不了。


 


    學佛要記住,如果不能落實《弟子規》跟《感應篇》,你是假學佛,不是真學佛,為什麼?沒根。這兩樣東西這麼重要,為什麼沒聽說學佛人講過?你要曉得,早年,我們講一百年前這是真的,一百年前這個教育,你從小你家的老人已經教給你了,那還提它幹什麼?在從前人,讀書人個個人都有這個根,小時候父母教的,家裡面長輩教的,小孩不懂禮貌那怎麼行?在我們家鄉,我小時候六、七歲在外面玩,玩耍的時候,農村!小朋友吵架打起來了,走路的人,那個時候旅行是走路,沒有交通工具,路人看到,都把我們教訓一頓,我們做錯了,路人不認識的來教訓一頓,我們家裡人看到向那個路人感謝、道謝。哪像現在?現在的小孩,父母不懂得,老師教訓他、呵斥他,他回家告訴父母,父母到學校去,找著警察去抓那個老師,那個老師虐待學生。老師怎麼樣?不教了,不敢教。這小孩還能學得好嗎?父母不敢教,老師不敢教,誰敢教他?電視教他,網路教他,教他暴力色情、殺盜淫妄,教他自私自利,教他損人利己,教這個他全接受了。這些東西教他,父母不管了,老師當然更管不上了。社會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,原因你總該知道了吧。


 


    社會變成這個樣子,現在道場也變成這樣子,佛教也不例外。你要是真正通達明瞭,你就見怪不怪了,正常現象。我們到底怎麼辦?我們要走真學佛的一條路。為什麼?我不願意住這個世間,不願意搞六道輪迴,我也不想在十法界,我這一生決定往生淨土,什麼時候去都可以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你要真正想幹,這三聚淨戒你可不能不重視;你要是疏忽了三聚淨戒,你的願望會落空,極樂世界你去不了。 


 


「又《瓔珞本業經下》云:一切眾生,初入三寶海,以信為本。住在佛家,以戒為本。」首先是個信,信為道元功德母。我們現在有沒有信?


 


    老同學一定會記得我講過,李老師跟我在慈光圖書館大門口一段故事。我出家兩年才受戒,隨緣!緣不成熟,人家開戒,我們沒法子去受戒,什麼原因?那個時候受戒要繳錢的,我哪有那麼多錢?我是出家就開始教學,就在佛學院上課,就在外面講經。受戒之後第一樁事情,感謝老師的栽培,佛門叫回到自己道場修禮座,去拜老師。我的老師是李炳南老居士,我到台中,老師在圖書館,我在門口看到他,他也看到我了,他一看到我手指著我:你要信佛,你要信佛。好大的聲音叫了好幾遍,我進去都莫名其妙了,出家兩年多了,教佛學院教了兩年,你怎麼說叫我信佛?我不信佛我能幹嗎?進去之後他叫我坐下來,我就聽他老人家開示。他說「你要曉得,有很多老和尚到死都不信佛。」我聽了就嚇一跳,什麼叫信佛?


 


    信佛是佛在經上的教誡你真相信、真去做,那叫信佛;你沒有做,你沒有相信。我這才明瞭這個信裡頭包括解、包括行、包括證,信解行證不能分割,是一體。你說你單單有信,沒有解、沒有行、沒有證,那個信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這個話過去章嘉大師給我講過,我沒有這麼深的體會,老師這樣一個動作,讓我感到非常意外、非常驚訝,這個印象就非常深刻了。


 


    《瓔珞經》上這句話講得好,「初入三寶海」,初學以信為本,你不信就沒有辦法接受。我對於老師沒有信心,我怎麼會接受?所以在那個時代我這樣的性格,不是方東美先生把佛經教給我,任何人把佛經教給我,我都不會接受,我說它是迷信、是宗教。方老師是我們心目當中,最景仰的老師、最尊重的老師。老師對我特別關照、特別愛護,我們是一分錢供養都沒有,每個星期他要給我兩個小時,跟我講哲學概要,而「佛經哲學」是最後一個單元。他給我講的一共四個單元,第一個是西洋哲學,第二個是中國哲學,第三個是印度哲學,最後一個是佛經哲學。我對老師相信,老師介紹東西一定不錯,一定是好東西。介紹都令我感到非常驚訝,「釋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」,我從來沒聽說過,「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,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這句話多麼誘惑人,人生最高的享受,那我一定要追求!


 


    所以見到章嘉大師我就告訴他,「方東美教授把佛經哲學介紹給我,我知道佛經裡面有非常好的東西,有真實的學問,有沒有什麼方法讓我們很容易就契入?」我提出這個問題,問題提出了,他看著我,我也看著他,我們對看了半個多小時,一句話不說,半個小時之後老師開口說「有。」我們聽說有,耳朵就豎起來,精神就提起來,他又不說了,大概停了六、七分鐘,告訴我六個字,「看得破、放得下」。我們第一次見面,第一次聽他老人家說話,他說的速度非常緩慢,一個字一個字的講。介紹我去看《釋迦譜》、《釋迦方志》,特別提醒我,「你去看看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,那是釋迦牟尼佛一生的事蹟,你想學佛,你對釋迦牟尼佛不認識,你怎麼個學法?縱然學佛肯定會走彎路。」所以從這一部入門認識釋迦牟尼佛什麼樣的人,值不值得跟他學習?這個指點,是我真正學佛的一個起源、起點。我們才了解釋迦牟尼佛的生平,一生事蹟來看,他跟宗教風馬牛不相干,他不是宗教,中國人講的聖賢。所以以後才了解原來印度人講佛菩薩,就是中國人講聖賢的意思。


 


    李老師當我們受戒回來之後,特別提醒這個「信」字,舉出實際上的例子,確實有很多老和尚到死都不信,依舊是搞六道輪迴。這什麼原因?不信佛,不是真信。真信難,必須搞清楚、搞明白,這個信叫正信,還不是真信,真信要什麼?要在行門當中落實到真正得到佛法殊勝的利益,這個時候真信了。佛法利益是什麼?三昧、智慧,我們經題上講「清淨平等覺」,這真實利益。你不學佛、不持戒,清淨心得不到。持戒的目的在哪裡?恢復自己的清淨心,目的在此地,就是三昧,「三昧常寂」;有了清淨心,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。所以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,戒定慧叫三無漏學,戒定慧是成佛之道,戒定慧決定往生。修戒定慧把功德迴向求生淨土,沒有一個不往生,你說這個多重要!


 


     所以信是根本。住在佛家,先是信了,現在講住在佛家,「住在佛家,以戒為本」,你認識佛家是以信為本,沒有戒你沒住在佛家。這個道場不重視戒律,這個道場不是佛家,這是什麼?這世俗家,他們還是搞六道輪迴。如果是個居士家裡,一家只有三口人,夫妻兩個帶一個小孩,真正持戒,修學《弟子規》、學《感應篇》、學《十善業》,他那個家真的叫佛家。為什麼?他有戒,就是說他真幹。這個事實真相我們不能不知道,你真正能持戒、修定,念佛就是修定,無論你在哪裡住你都是住如來家,你住在曠野也是住如來家。


 


    你沒有戒律,滿腹經論你會講經、你會說教,講得天花亂墜;著作等身你會寫書,沒有戒律,《弟子規》沒做到。你縱然住在金碧輝煌大寺廟當中,那不是道場,那不是如來家,你還是住在六道輪迴,你住的是輪迴家。佛家的標準是戒,你能不重視它嗎?你要重視戒律,你就要曉得,《弟子規》是根本大戒,有《弟子規》、有《感應篇》才有五戒十善;這兩樣東西沒有,五戒十善有名無實,我們不能不懂。如果你細心想想,他是不敢想,為什麼?一想就害怕了,不敢想,這是因果的定律。因果從哪來?從阿賴耶來的。一念不覺是因,自性裡頭變現出一個阿賴耶是果,你不能說沒有因果。阿賴耶是因,三種現象出現那是果,物質現象、精神現象、自然現象,這三種現象是果,阿賴耶是因。所以善行、善業果報是三善道,惡行、惡念果報是三惡道。戒律是善行,一切善行是依戒律而生的;違背戒律就是惡行,一切不善法是違背戒律所生。


 


    在現前我們能夠做的,只有在講經分享當中,跟大家把經義在這裡說出來,不能對任何一個人。對一個人他接受還不錯,好事;他要不接受就變成冤家,那又何必?李老師教導我們,一生當中決定不能跟任何人結怨,冤家宜解不宜結。所以住在佛家不容易,你真正親近佛菩薩,這個條件,住在佛家第一個條件就是戒律。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300集